“双减”是当下社会的热门话题,那在孩子眼中的“双减”又是怎样的呢?前些天,在与女儿的交流中,感受到她对“双减”这个词并不熟悉,但对于新学期,她是这样描述的“新学期蛮好的,学校的活动很好玩,上课很有趣。换了个新同桌,我们成了好朋友。换了个数学老师,我也很喜欢。我本来以为四年级会很难,作业会很多,结果在放学时就已经基本写完了,回家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了。而且周末的英语课没有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玩了。”
从孩子的描述中,我感受到了很多。要能从与孩子的交流中获取信息,做好正面引导。“活动很好玩”说明学校的活动多但不流于形式,能走入学生的心中,做到活动育人;“上课很有趣”说明学校老师很有水平,把课上的很有趣,既吸引孩子,又激发学习兴趣。作为家长要经常与孩子聊聊,在了解孩子情况的同时,把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好正面引导。要全面支持配合学校的正常工作,做好协同育人。在座位变换和老师变动中,孩子的交际能力和适应能力都能得到锻炼,也许会有部分孩子不适应,家长也不用过于担心,不能理性分析问题产生的原有。作为家长要了解支持学校的正常工作,加强家校联系,强化协同育人。要及时了解与教育相关的政策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双减”带给孩子的感受是作业难度下降了、作业总量少了、作业时间短了、周末不用上培训班了。其实“双减”中明确要求“作业不超标不超前;作业校内基本完成,总量减少;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不超过60分钟,时间缩短;学科类培训班周末不能上”,所以“双减”背景下孩子的自主安排时间更加充裕了。要进行长效陪伴,避免“假陪伴”“负陪伴”,放下手机,同步参与。亲子阅读,建立共同话题,激发交流,促进情感;共同娱乐,参与孩子兴趣,融入群体,增强信任;结伴出行,培养社会交际,进圈观察,拓展视野;分担家务,提升综合能力,培养责任,增进和谐。要进行有效沟通,避免“权威”“单向”,放下身份,平等交流。眼神平等,安静聆听,用心倾听,打开心扉;蹲下身来,孩子视角,换位思考,获得认可;放下身份,改变自己,转换思维,远离叛逆;平和语气,蹲下冷静,多份尊重,少份急躁。要养成高效学习,避免“假学习”“浅学习”,放下低效,学会学习。学习五问,方法与思维“一问细节:题目告诉我们什么;二问联想:我们可以想到什么;三问判断:我们能做些什么;四问规律:我们能得到什么;五问创意:我们能否换种方法”,循序渐进,逐步培养,终身受益。“我们”口吻,增强参与感,给予安全感,与孩子一道克服困难。用科学的方法来给予孩子适宜的家庭教育,蹲下身,与孩子一道成长。不以高位视角俯视孩子,不以低位视角让孩子仰视,用相同视角共同看待问题;不在原位等待孩子成长,不在现位牵引孩子成长,而在同位与孩子一道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