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区农业经济工作面临巨大挑战,秀洲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为引领,认真做好全区“三农”工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及时对农业主体出台应对疫情利好政策,有效提振农业经济发展信心,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秀洲区努力克服疫情影响,逆势而上,取得农业经济发展开门红。
一、总体情况
一季度,秀洲区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6.11亿元,可比增长1.9%;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23亿元,可比增长1.5%。产值与增加值增速皆处于全市第2位。
二、主要特点
(一)经济作物总体向好,产值效应显现。
1、油菜籽降幅收窄,观赏用油菜异军突起。油菜种植受收割成本持续上涨和利润不断降低影响,播种面积连年下降。今年一季度油菜籽播种面积0.85万亩,同比下降4.2%,较上年同期降幅收窄15.2个百分点。而降幅收窄的原因,主要是新塍种植近千亩的用于兼观赏的油菜花,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日后观赏类油菜也许将成为油菜种植的新增长点。
2、中草药材面积虽略降,但种植结构的优化使得产值不降反升。秀洲区中草药材品种较为丰富,附加值高。一季度中草药材受种植结构调整影响,面积下降12.8%,但由于秀洲区高附加值中药品种价格提升,中草药材总产值较上年增长6.6%,充分体现秀洲区中草药材种植结构优化的成果。
3、蔬菜种植面积稳中有增,果用瓜播种增幅明显。秀洲区春播蔬菜面积5.11万亩,同比增长1.9%,基本保持稳定。春播果用瓜种植面积0.33万亩,同比增长20.3%,主要增长点在西瓜种植,秀洲区西瓜种植有较好的种植环境与品牌效应,也吸引了部分外地大户前来种植。
4、花卉苗木在地面积略有增长,新增面积下降明显。秀洲区目前花卉苗木种植在地面积3.18万亩,同比增长2.1%。秀洲区花卉苗木种植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本季度新增种植面积较上年下降89.3%,降幅明显。一季度出售花卉盆栽销量下降8.5%,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二)畜牧业各类饲养有增有降,总体趋势较为平稳。
1、生猪饲养稳中有升。秀洲区目前只有两家企业从事生猪养殖,一季度末生猪存栏0.44万头,同比增长41.9%;生猪出栏0.25万头,同比增长27.9%。
2、牛存栏有所增长,羊饲养量下降明显。一季度末秀洲区牛存栏1241头,同比增长8.0%,秀洲区目前牛饲养主要以奶牛为主。一季度末羊存栏1.85万只,同比下降3.1%,出栏0.66万只,同比下降36.7%。羊出栏减少主要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养殖量有所减少,另一方面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销售。
3、家禽存栏有所增长,兔饲养保持稳定。一季度末秀洲区家禽存栏71.25万羽,同比增长24.1%,出栏29.56万羽,同比下降23.4%,家禽销售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季度末秀洲区兔存栏0.36万只,同比下降2.1%,出栏0.18万只,同比增长2.6%,饲养量基本保持稳定。
(三)渔业生产保持稳定,受到疫情影响但影响持续期较短。从渔业部门得到资料,一季度秀洲区水产品总产量9741吨,同比增长5.0%。1月份水产品产量增长明显,主要得益于设施化养殖水平的提高,且上年冬季养殖形势较好,病害少。2月份受疫情影响滞销严重,2月中下旬各地开展抗疫指导生产复工,促销助农解决了一部分滞销水产品,到了3月份市场回暖,缺口反弹,防疫取得成效使得受阻的交通以及市场经营得以恢复,3月份水产品销量猛增,出塘销售量增幅显著。
三、疫情对一季度农业的影响
按照浙江省统计局开展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农业生产影响调研的统一部署,我区第一时间通过对涉及五个镇30户农业企业或生产规模户进行电话调研,调查品种涵盖粮食、中草药材、蔬菜、果用瓜、水果、花卉园艺、畜牧、渔业及特色种养殖等,调查对象基本上都是种养殖各个品类中规模较大或有代表性的生产主体。调研结果显示:
1、对于当季产量预判各有不同,销量影响在当季普遍存在。判定产量不影响或者影响较小的,一般都是冬季播种,生长成熟不受疫情影响。而判定产量下降的主体,大多都是受人工或运输渠道限制,尚未播种或者未投放鱼苗,直接导致产量下降。对于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产品的本季度销售量来看,若种植的农作物没有在一季度出售,或者是生猪或牛奶等有较稳定销售渠道的主体,基本不受影响。而在一季度有出售农作物的生产主体来看,销量或多或少受到一定影响。
2、销售价格大多较为稳定,对全年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农产品定价受多因素影响,一些农产品如果本来销售区域就在本地范围内的,则基本上不受交通限制影响。而若是外销的,则受农产品保鲜和储存因素所迫,只能降价处理。对全年影响来看,若销售时间不在一季度的,基本上都没有影响,只有全年销售量以一季度为主的主体,可能会影响较大。
3、疫情对春播或春季繁育有所影响,主要是受交通受阻和人员流动限制。二月份本是农业播种或者是投放水产品苗类的集中期,而受交通和人员流动限制,很多外地技术人员和从外地引进的优质苗种无法进入嘉兴,直接影响某些农产品的春播或春季繁育及下阶段的收获。
4、一线雇工工资定档较为集中,用工成本预判各有看法。一季度农业雇工工资较为稳定,普通雇工工资短时间或下阶段预计不会上涨,而表示用工成本下阶段会增长的农业主体主要以特色种养殖生产为主。
5、主体自身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对相关政策予以期待。农业生产主体根据各自不同的生产经营模式,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同时期待相关政策扶持。农业生产主体们也表示将采取例如精细化管理、使用大棚通风以减缓农作物成熟时间、积极对接经销商扩大销售渠道等方式,尽可能将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对于最需要何种类型的帮扶,呼声最高的两条建议是“提供补贴、租金减免、信贷增加等资金支持”、“疏通产品销售渠道、推进产销对接”。
四、疫情带来的思考与建议
1、关注粮食生产安全,打造秀洲粮食生产金名片。省政府在《2020年全省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指出,粮食始终是关系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要把粮食安全始终作为头等大事,坚持稳字当头,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秀洲区作为粮食大县,有更多的使命与担当,要深化粮食生产安全责任制,特别是要充分展现“绿秀洲”的“稻鳖共生”“稻渔共生”的优质生产模式,提升高附加值种粮面积与规模,不断提高粮食种植质量,打造秀洲区粮食生产金名片,使得秀洲区更多种粮农民增收受益。
2、强化应急管理意识,加强农产品储备和转化能力。通过此次疫情,也发现一定的问题,我们有很多农产品原来是不愁销路,都是等客上门,但是此次疫情范围广持续性较长,一旦遇到流通环节受限和产业链断层,农产品无法及时采收,受保鲜时间或者是成熟期影响,就处于很被动的局面。而这种情况则需要我们强化应急管理意识,第一时间启动应急之策,且对于农业主体,也要通过此次疫情,强化他们日后的应急及风险意识,一方面加强农产品冷链传输能力,另一方面对于农产品如何储备保鲜,或将鲜品如何制作成容易保存的干品,都要加紧探索并加快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
3、启动应急保障资金,配备农业应急人才队伍。对于此次农业生产中损失较大的农业主体,适当适时按照政策予以一定的扶持。设立农业人才应急储备队伍,在机关工作人员或者志愿者中选取合适的人员,平时开展农业技能培训,关键时候能够帮助农业主体应对采摘、播种等应急情况,提供技术咨询及销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