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庚子鼠年在抗击新冠病毒的“战疫”中拉开了序幕,自疫情发生以来,秀洲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娱乐休闲方式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线下转线上消费、延迟消费抑或保守消费行为,使得一季度秀洲区消费品市场和部分民生类服务业受到严重冲击,整个服务行业下行趋势明显。随着国内疫情的不断好转,消费者需求可能会得到释放,但因国际疫情依然严峻反弹速度将不明显,或将拖累2020年全年服务业行业持续下降,亟需引起关注。
一、服务业企业总体运行情况
1、近六成规上服务业企业出现亏损。一季度,在246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亏损企业达150家,亏损企业数同比增38.9%,亏损面为61.0%,比去年同期扩大16个百分点,企业亏损总额0.7亿元,同比增长120.9%。分行业看,住宿餐饮业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亏损面最广,亏损面达100%;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亏损额最大,亏损额分别达0.20亿元、0.16亿元、0.13亿元,占全部规上服务业企业亏损额的70.0%。
2、用工人数和职工薪酬齐下降。一季度,规上服务业企业用工人数共1.8万人,用工人数同比减少2941人,用工人数下降14.0%,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用工人数减少最快,下降34.1%。从职工薪酬来看,一季度,全区规上服务业企业应付职工薪酬4.2亿元,下降6.6%,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下降最快,分别下降36.9%、17.9%和12.6%。
3、企业经营效益不佳。一季度,246家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8亿元,同比下降55.6%;实现营业收入42.5亿元,同比下降24.5%,其中营业收入下降幅度最大的分别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下降67.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下降44.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下降29.4%;实现利润总额-0.7亿元,下降120.9%。反映企业经营效益指标,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均为负数。
4、线上线下消费品市场同受重创。一季度,全区实现商品销售额72.6亿元,同比下降21.0%。分行业看,四大行业全面大幅度下降,其中批发业销售额下降21.6%,零售业销售额下降18.2%,住宿业营业额下降53.1%,餐饮业营业额下降38.4%。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4.5亿元,同比下降15.6%,这是近年来首次出现下降态势。据省商务厅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秀洲区实现网络零售额34.6亿元,同比下降31.5%,线上消费品市场同样遭受冲击。
二、疫情对服务业的持续影响
1、疫情对传统消费业影响。消费者在疫情期间有线上行为的新尝试,且疫情后延续性较大,这一行为对传统消费形式带来了冲击。一季度,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同比下降19.7%,限上零售业销售额下降29.7%,限上住宿业营业额下降56.0%,限上餐饮业营业额下降29.1%。然而,限上批发零售业有网络销售额的企业中60%以上网络销售额保持增长,其中浙江五芳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增长更是达到80%以上。疫情持续时间越长,对整个餐饮行业的打击越大,尤其是限上大型餐饮企业,大型餐饮企业营业额主要来自于婚宴及商务宴请,是外卖这一新餐饮模式无法替代的。而限下部分餐厅在关闭门店的同时,通过外卖的方式进行线上销售,使得疫情对整个餐饮业的影响得到一定缓解。
2、疫情对外贸企业影响。全球疫情蔓延下,限上批发业出口额受到冲击巨大。一季度批发业中有出口业务的企业其中70%以上同期销售额增速出现下降,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业和服装批发业销售额下降最为明显。据外贸企业反映,1-3月受国内疫情影响,企业普遍开工较晚,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后,国外疫情的爆发,使企业经受已经生产订单取消、季节性订单延期、后续性订单减少等种种压力,迫使企业通过裁员、关停等方式来降低运营成本,并表示若国外疫情二季度不见好转,企业将面临倒闭或将破产。
3、疫情对娱乐、旅游业影响。数据显示,一季度秀洲区国内旅游人数25.5万人次,同比下降73.0%,国内旅游收入3.8亿元,下降69.6%。此次疫情,首当其冲影响的产业是旅游业,健身房、KTV、儿童游玩等人员密集娱乐场所开复工时间晚,旅游业对疫情又较为敏感,且随着防控常态化开展,全国多地明令禁止五一期间师生跨地域旅游,娱乐及旅游业复苏仍需较长一段时间。
三、对策建议
1、线上线下同发力,创新业务模式。疫情期间,消费者减少使用的购买途径主要为线下渠道,后疫情时期,如何促进消费回补需要政府和商家共发力。线上创新,百货商场及大型餐饮企业可以转变业务模式,变线下为线上,如超市线上应用下单线下送货到家,大型餐饮企业可以通过推出自助餐、增加生鲜蔬菜及外卖配送业务等措施来提高销售额。线下融合,政府通过发放消费券,商家营造便利、放心的服务消费环境,推动线上线下融合,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2、自救与帮扶并举,稳定外贸出口。海外疫情的爆发与蔓延,对外贸批发企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大量外贸订单取消、传统展会停止,海外买家即将转向线上采购。如何破除危机,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企业自救,外贸企业要利用好外媒平台及新兴技术手段对外展示产品,树立好外贸企业品牌,增加曝光,抢占海外市场。政府帮扶,政府应出台针对纯外贸企业的帮扶政策,如视国外疫情情况,适当延长外贸企业社保免交期、房租减免费、下调利润所得税率、提高中信保政府补贴额度等,稳定外贸出口,帮助外贸企业共渡难关。
3、资源和服务共优化,实现旅游复苏。旅游业是人员流动性较强的开放型产业,疫情影响将持续到整个上半年。面对后疫情期旅游产业的恢复,要抓好“短期帮扶、中期刺激、长期规划”三个阶段,实现旅游复苏。短期帮扶,秀洲旅游以乡村游为主,小散弱的现状使其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差,短期内要及时运用税费减免、金融帮扶、行业政策等手段帮助企业熬过阵痛期。中期刺激,疫情的持续时间较长,要改变人们“宅生活”习惯,要通过一系列的如2.5天休假模式、工会职工疗休养、秀洲旅游开放日等刺激手段,让旅游市场热起来。长期规划,要针对秀洲区旅游小散弱特点,补足短板,推进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旅游,创新长处,推进城乡融合的全域旅游,让秀洲旅游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