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已是浙江师范大学附属秀洲实验学校空中直播课堂进行的第三周了。三周时间,早已把每一位静庐教师训练成为出色的网络直播课能手。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熟能生巧”,静庐的老师们充分体现出了当代教师顺应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不断学习与突破的精神。而浙师大秀洲附校七年级组的各位教师更是在这场“战役”中展现了“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战略。
一、教学研讨不停步
在一月底接到“空中直播课堂”的通知后,七年级各备课组随即进行了网上备课研讨会议,针对新学期网络授课的内容和安排等问题一一进行了讨论。各位老师共享资源、分享意见,共同面对新学期的“新挑战”。
开学后,七年级各备课组始终坚持进行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大家通过语音或视频通话一起研讨在网络授课过程中以及备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力求一起解决,共同进步!
二、课堂教学有新招
尽管疫情将我们围困在了家中,但它并不能浇灭孩子学习的热情,也无法阻挡老师教授学业的步伐。网络授课一开始对于多数教师来说都是一项极大的挑战,需要我们尽快去适应这一新事物,掌握操作技巧,灵活应对突发状况。对于七年级组的老师们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但他们坚信,即使是“摸着石头过河”,他们也一定能够克服种种困难,迎来胜利的彼岸!
为了让网课的学习效果最大化,各个备课组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英语学科的口语练习很关键,为了能实现网络教学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老师们也是想了很多点子。例如,利用空中直播课堂直接“授权”学生打开麦克风与教师进行英文对话交流,课后还搭配“口语100”学习任务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文课让微课教学走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周一节名著阅读指导课,以微课视频作为导读,再辅以课下的书本批注,制作阅读小报和思维导图,自主高效,有质有量。
理科老师把目光聚焦在学生的错题和问题上。既有每周一节作业整理课的统一讲解,更有课下与学生一对一的语音视频解题指导。有针对性地答疑,有个性化的帮扶,让教学效果落到实处。
三、作业批改精细实
除了上课的方式,教师批改作业的形式也与从前大不相同。由于空间的限制,这段时间批改作业只能依靠网络,但不变的依旧是老师们那勤勤恳恳的耕耘形象。
七年级的作业主要由乐课练习、作业本习题、抄写与朗读背诵几块内容组成,除了乐课练习部分能网上自动批改外,其余的作业批改与检查就相对麻烦了些。不过在老师、家长与学生三方面共同协调合作的努力下,这些作业问题也都迎刃而解。作业的批改以学生上传作业至平板或钉钉,而后教师予以批改为主。部分作业由于批改起来相对简单,则由学生自批或由家长进行批改,对于该部分作业完成情况的检查则需学生或家长上传作业照片给老师,随后老师再进行查看。几乎每位学生的每项作业都能获得各科老师的点评回复,老师们的作业点评中肯而又温馨,饱含着对学生的期盼与关怀,其中有爱,有提醒,亦有鼓励。
七年级组教师对于学生作业的反馈极为重视,因为通过作业最能反映出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调整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疫情阻挡不了学习的进程,温暖和力量从来不会缺席。静庐教师团队融集体的智慧于每一堂课中,无线连接的是教师的责任担当和学生的求知若渴。特殊时期,不一样的课堂,不变的精彩;特殊时期,不一样的教室,别样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