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政府工作部门 > 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 > 规划计划 > 年度计划

秀洲区“最多跑一次”改革2019年工作总结以及2020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 2020- 02- 24 15: 0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区政务服务和数据资源管理办公室

2019年,秀洲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最多跑一次”改革总体部署,着力抓基础、抓扩面、抓提质、抓撬动,以无差别全科受理、政府数字化转型、政务服务体系标准化为载体,着力构建高效、便民、快捷、优质的政务服务模式,为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加快建设现代化田园新秀洲升级版提供有力保障。今年以来,我区“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显著,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率不断提升。全市企业开办便利化改革试点工作现场会在我区召开。商事主体“证照注销联办”、不动产登记“一件事”等改革做法在省委改革办“最多跑一次”微信公众号【竞跑者】刊发。数字化转型各项指标全省领先,并在全市率先实现自助终端全城通办,8月21日,获徐淼常务副市长批示:秀洲自助终端全程通办模式大大便利了办事群众,我市应全力推广这种模式,尽快所有县市区达到全覆盖。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打造全市领先的小型工程建设电子化交易平台,大力营造招投标领域最优营商环境,通过进场交易共节支约0.95亿元,节支率约为10.2%。

 

2019年工作总结

一、  紧把“一扇门”,多举措提升政务服务规范化。

(一)以精细化为导向,持续改善服务体验。一是大厅建设功能化。为更好地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区政务服务中心不断优化窗口布局,升级大厅功能,对咨询台、受理区、后台办理区、24小时自助服务区、休息等候区、母婴室、洗手间等进行了改造,新增填单区、书吧等功能区,引进智能机器人为群众提供咨询、引导等服务,同时新设帮办服务窗口、跑一次没办成窗口、企业服务直通车专窗、企业开办专窗等特色窗口。二是品牌服务长效化。进一步优化红色代办制度,建立项目全程代办、事项首问责任、环节跟踪服务、过程提效监督、事后回访评价等创新工作举措,全面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服务再升级”。截至目前,共代办项目总数96个,总投资超150亿,完成各类审批事项151项。同时,继续实施每月8日区级部门局长窗口驻点办公活动,倒逼机关部门进一步转变服务方式,推进流程再造,及时了解群众办事的难易和窗口服务质量的优劣。今年以来,已有自规、市场监管、民政、发改、经商、卫健、住建等部门12批次84位领导到窗口驻点办公。三是现场管理标准化。加强服务大厅现场管理标准化建设,联合香港OSM现场管理学会对服务大厅从资源管理,安全管理和服务礼仪三方面进行规范,并制定出台一系列包括绩效考核、最美政务服务人、窗口守则二十条、服务礼仪培训等方面的机制,切实加强窗口作风建设。

(二)以创新性为驱动,持续延伸服务触角。一是推进改革向基层延伸。出台《嘉兴市秀洲区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指导意见(试行)》,为各镇(街道)不断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提供制度依据。坚持“应进必进”原则,统筹进驻就业和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户籍管理、商事登记和纳税等政务服务事项。推进政务服务中心“无差别全科受理”向镇(街道)延伸,按照“一窗无差别全科受理”的方式,科学设置受理窗口,进一步完善“一窗综合受理”服务工作机制。指导加强村(社区)综合服务站点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事项进驻村(社区)办理。着力提升镇(街道)、村(社区)窗口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水平,全年共组织开展各类业务培训10次,受训370人次。实现政务服务综合自助终端(“市民之窗”)镇(街道)全覆盖,并向王店镇常睦桥社区、王江泾镇南汇社区、区供电分局和区妇保院等部分村(社区)、企业、公共场所延伸。可办理社保、公积金、车管事项的银行、邮政等网点实现镇(街道)全覆盖。开展医保社保事项向部分村(社区)延伸试点。推进长三角政务服务一体化向基层延伸,开展与江苏省吴江区盛泽镇政务服务事项的“跨省通办”。二是推进改革向区外延伸。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我区与苏州市吴江区经过多次对接协商,围绕群众和企业办理频次高、需求强烈的事项,梳理出长三角区域通办事项清单,建立办事事项标准化办理机制,并于8月22日就市场主体登记、医疗保障等领域签订了合作协议,正式拉开了两地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的序幕,并颁发了全市首张“跨省通办”新办企业营业执照。截至目前,通过数据推送、物流转递等方式,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两地市场主体登记的22个事项线上线下“跨省通办”,并有8家企业通过这一改革举措办理了相关事项。10月22日,我区与苏州市吴江区又签订《吴江区和秀洲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向镇(街道)延伸合作备忘录》,实现了我区与吴江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向镇(街道)延伸全覆盖,进一步提升了两地群众经商办企业以及生产生活各方面的便利度,以及两地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三是推进改革向公共领域延伸。我区从群众最期盼的“关键小事”谋划改革,不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服务领域延伸,行动方案相继出台,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在公安户籍领域,聚焦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回户籍地办理业务麻烦”这一诉求,实现了户籍业务“全区通办”;在卫生健康领域,推出全市首张“电子健康体检证明”,秀洲智慧医疗推出了“无感支付”功能,为老年患者解决就医缴费排队困扰;医疗保障领域,在全市率先试点生育保险实时联网结算,推出医学放射影像云平台,切实减轻了病人的就医负担;在住房保障领域,我区在市本级率先推出不动产“人脸识别系统”。同时。将“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向公共场所延伸,区妇幼保健院实现看病不排队、结算到床边、病房智能化、诊后服务持续化,医院整体服务能力、发展质量大幅度提升。

  (三)以无差别为抓手,持续提升服务能力。一是加强培训力度。进一步优化“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工作模式,有效巩固“无差别全科受理”改革成果,不断加大对无差别受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建立常态化的培训机制。今年以来,已组织开展集中业务培训以及“五星级”考核评定35场。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建立“无差别全科受理”窗口工作人员考聘分离制度,通过部门评议、中心评议、面试考核等环节,选拔优秀人才开展竞争上岗,并开展月度积分制考核,从业务技能、岗位贡献、从业态度等方面维度进行综合打分,营造比学赶超的正向激励氛围。目前,无差别综合受理窗口人均日办件量约15件,办件速度提升80%。三是加强特色服务。针对夏令时后中午休息时间延长、群众等待时间较长的情况,窗口实行中午提前1小时上班制度。创新便民服务举措,推出“三色服务”、帮办服务、中午轮值服务以及民生事项“周末不打烊”服务。在各区域开设绿色通道,为军人以及7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优先优待服务。

二、紧扣“一件事”,多领域实现联办事项便利化。

(一)围绕民生福祉,着力推进公民一件事。一是实现“新生儿全事项”“零次跑”。在我区三家有产科的医院,通过打造内部空间物理隔离、对外集成办公的“警E站”,实现出生医学证明、出生登记、疫苗接种本、新生儿医保参保登记、历年账户家庭共济备案、生育保险等事项“一站式”办理,在全省率先实现“新生儿全事项”“零次跑”。其做法通过《秀洲区创新打造“警E站”全市首创新生儿全事项“零次跑”》一文在市《政务动态(专报)》上刊登,并得到副市长邢海华,副市长、公安局长叶忠华的批示,在全市推广。二是实现“亲人身后事”跨部门“跑一次”。通过整合公民过世后涉及卫健、公安、民政、医保、人社、残联、退役军人事务等部门办理的事项,打破数据壁垒,简化办理环节,再造服务流程,实现死亡证明、火化预约、户口注销、待遇停发等死后全事项跨部门“跑一次”,切实解决群众“多头跑”的问题。三是实现企业职工退休“最多跑一次”。人社、医保、公积金等部门打破行政界限,打通业务系统、整合申请表单、精简办理材料、再造办理流程,将涉及退休办理的每个事项的“八统一”标准融合为“一件事”统一标准,做到“一件事情、一次申请、一窗收件、一站服务、一体反馈”,实现企业职工退休“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

(二)围绕营商环境,着力推进企业一件事。一是实现企业开办“一日办结”。进一步巩固提升企业开办全流程“一件事”一日办结便利化改革,通过流程再造减环节、信息共享减材料、并联办理减时间、购买服务减成本等多项措施,为我区企业开办提供了便利化服务。截至目前,已实现1477家企业开办“一日办结”。相关做法得到了副市长沈晓红的批示,于5月24日在我区召开全市企业开办便利化改革试点工作现场会,并在《弄潮儿》第9期刊登。二是实现商事主体“证照注销联办”。在食品经营、医疗器械等4个行业进行 “证照注销联办”改革试点的基础上,我区进一步扩大改革覆盖面,将9个部门22个行业的证照注销事项审批职能实现全面整合,有效提升了商事主体的退出效率并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截至目前,已实现1520家企业“证照注销联办”。相关做法在《竞跑者》以及《弄潮儿》第5期刊登。三是实现水电气网报装便利化。制定出台了《嘉兴市秀洲区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水电气网报装便利化“1100”行动方案》,并围绕进一步“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费用”的改革目标,通过事项流程再造、标准化信息模板建设、专业高效服务水准提升,主动对接靠前服务,实现企业用水、低压用电和用气、网络报装接入服务“一个环节、一日办结、零材料、零次跑”的“1100”办理工作目标。

(三)围绕效能管理,着力推进机关一件事。一是以事项梳理为基础,优化流程。以部门全覆盖为目标,事项全覆盖为原则,通过两上两下,全面梳理机关内部办事事项,制定办事指南和流程图,构建了统一规范、动态调整的标准化办事事项和办事指南体系。全区34家部门共梳理部门间办事事项286项,多部门联办“一件事”26项,其中,99.3%的办事事项实现了“最多跑一次”,93%的非涉密事项实现了网上办理,办事材料精简40%,办事时间压缩51%。二是以OA协同系统为载体,建设平台。以8月31日为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在线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时间节点,倒排进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任务到天,按时完成了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在线服务平台在OA协同办公系统上线和开通运行。平台依托“OA”构建,为机关各部门提供统一用户认证体系,实现“一号登录、一个界面、一网融合、一表通办、一键流转”。三是以应用考核为核心,减时增效。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在线服务平台同步启用了电子印章功能,通过系统培训、试运行,充分征求各部门使用需求,优化系统办事功能,科学设置办事环节。平台支持待办事项、办理进度、到期预警等消息智能推送功能,并可对办理事项的全流程进行监管。同时,制定了《秀洲区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评分细则》,从事项梳理、“最多跑一次”实现情况、网上办结情况等三个方面加强考核和通报,截至目前,我区线上办件量已达到367件,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办件量92件,排名第一。

三、紧盯“一张网”,多维度推进政府转型数字化。

(一)以浙里办推进网上办事。一是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截至目前,我区所有2040个事项中,100%开通网上办事;100%开通掌上办事;实现跑零次事项100%;实现即办事项99.07%;办事时限压缩比为99.66%;材料电子化率100%。以上指标列全市前茅。二是加快“浙里办”推广应用。通过在村镇便民服务中心张贴宣传画,在政务大厅发放印有“浙里办”APP二维码的雨伞、购物袋,在江南MALL举办宣传活动,在机关内部下发通知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各类群体注册使用“浙里办”三端(网页端、手机app 端和支付宝小程序端),让更多的群众知道、使用“浙里办”三是加快好差评系统改造。9月底,无差别受理窗口已改造设置15台平板评价器,并与省好差评系统完成了对接,实时上传至省系统,共涉及16个部门的365个事项,实现了手机端、电脑端、线下端三端好差评全覆盖,建立了“好差评”评价、反馈、整改、监督全流程闭环工作机制。截至目前,总办件量32882件,差评件0,是全市保持100%好评的两家政务中心之一。

(二)以浙政钉推进掌上办公。一是浙政钉应用。截至目前,我区浙政钉注册人数4935人,激活人数4935人,激活率100%,信息完整率100%,其中10月份单日均活跃率98%,列全省第一。二是“互联网+监管”系统应用。区现有执法人员322名,已实现100%账户开通率、100%激活率。截至10月25日,设置抽查户数2700家,双随机已检查户数2029次,双随机检查完成率75%,掌上执法检查率99.98%,掌上执法至少2次人员占100%三是App整合应用。我区自建类办公类APP有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的智慧城管,区环保分局的污染控制,区治水办的智慧河道三个,无自建办事类APP。按照省市要求,我办于6月召集了相关部门开会,布置了相关任务。目前,智慧城管APP已经完成整合至浙政钉的招标,开发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年底前能够完成整合。污染控制APP将会停用。智慧河道APP后期将会整合至区环保局的浙政钉微应用。

(三)以数据共享推进一证办。一是推进证明类信息互认共享。依托浙江省数据共享平台和嘉兴市数据共享平台,以居民身份证和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有效标识,全面推进证明类信息互认共享。我区民生事项窗口端实现一证通办162项,电脑端实现134项,移动端事项134项。二是推进一证通办延伸扩面。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积极主动与“一证通办”系统对接,在镇(街道)、村(社区)逐步添置大厅屏幕、高拍仪、复印机、读卡器、评价器等信息化设备,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办事群众只要凭身份证就可办理相关民生业务,真正做到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跑起来。三是推进市民之窗深化应用。今年着重加快自助服务终端的实际运用,通过技术开发在全市率先实现了自助终端全城通办,8月21日,徐淼常务副市长批示:秀洲自助终端全程通办模式大大便利了办事群众,我市应全力推广这种模式,尽快所有县市区达到全覆盖。

四、紧抓“一平台”,多途径促进公共资源交易高效化。

(一)改革优先,运用“最多跑一次”理念,不断优化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一是大力开展企业减负行动。开展三轮投标保证金催退及退费工作,切实减轻投标企业的资金负担。共退费130家,退费135.13万元,退费率达95%以上。二是创新推行年金保险制度。尝试开展年度投标保证金保险制度试点工作。以年度保证金保单的形式替代年度保证金,为企业减少财力成本,有效盘活了流动资金。三是不断简化资格审验方式。取消招投标资格后审中原件审核制度,采用承诺制。对接浙江省政务服务系统,不断推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应用,建设维护好区平台诚信企业库。四是持续减少办事流程环节。梳理事项,取消报名环节和窗口,简化优化招投标缴费开票手续。采用快递到付和代理代办的方式减少投标单位办事事项和办事次数。

(二)规范优先,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全力打造全市领跑的小型工程交易平台。一是持续提升电子平台能级。实现全年95%以上的项目通过电子平台线上交易。完成水利、交通类项目的电子评标模块的提升开发试行工作。完成交易中心开评标区监控设施、开标室改造、评标区身份识别、全屏公示设备等软硬件设施提升,进一步强化了开评标纪律管理。二是规范完善交易管理制度。出台《嘉兴市秀洲区小型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实施办法(试行)》,规范了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建设招投标的操作程序;出台《秀洲区小型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评标办法(试行)》,进一步严格规范了评标办法的设置;出台《秀洲区评标专家不良行为认定与记录办法(试行)》,细化了评标专家失信行为的记分和处罚规则。三是切实做好交易对象服务。做好交易中心条线“三服务”问题清单梳理和上报,切实做好投标企业服务工作,促进我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防范优先,紧抓廉政督查不松懈,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开展。一是持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采用多样方式手段扩大宣传力度,加大对招投标参与各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业务宣传、招投标法律法规政策宣传。二是长期建立配合联动机制。配合区扫黑办和区公安做好信息采集、上报工作。全员积极参与全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三是继续规范评标专家管理。全面启动评标专家库扩容工作,增聘专家468名,进一步稀释专家评标几率,减少廉政风险。开展专家资格年审,查漏补缺,暂停或清退不符要求评标专家,确保评标活动公正公平。四是不断加强全面监督管理。强化对招标代理、投标单位的全方位监管,同时加强日常投诉质疑处置,及时处理投诉建议。五是坚持开展党风廉政教育。结合“初心”教育不断加强科室工作人员廉政教育,做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学习宣传、廉政承诺等廉政教育。

 

2020年工作思路

   2020年,区政务数据办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力构建更规范、更高效、更优质的政务服务体系,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一网),线下“只进一扇门”(一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一次),让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一、精益化推进政府第一窗口建设

(一)注重提升群众办事体验。持续深化“无差别全科受理”改革,提升综合受理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推行“三色服务”模式,探索优化导办、帮办、智慧办工作机制,升级改造帮办服务功能区,从空间布局上打破传统办事窗口柜台式设计,打造VIP式的综合受理专区。逐步推进不动产登记等业务与无差别全科受理整合,进一步扩大改革覆盖面,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只需“取一个号、跑一扇门、办所有事”。

(二)注重强化窗口队伍建设。持续完善和落实大厅管理制度,以暗访检查、季度考核、满意度测评、最美政务服务人评选等活动,加强工作人员的日常考核,落实常态化的通报制度,建立常态化的绩效考核,以好差评为载体,每季开展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部门及个人考核。

(三)注重完善基层平台建设。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抓好“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层延伸工作,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农村落实落地。继续推进民生事项向镇(街道)延伸,方便群众就近办,实现70%以上民生事项在镇(街道)可办。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进医保社保事项延伸到村(社区)。推进长三角政务服务一体化向镇(街道)延伸,进一步推进“跨省通办”。

二、协同化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

(一)深化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围绕精简事项,优化流程材料和次数,压缩时间,优化信息平台,五个关键点位,实施跨部门跨层级联办一件事,健全完善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在线平台。完善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平台功能,完成“浙政钉”对接,实现电脑端、移动端应用全覆盖。推进与部门条线自建系统的对接,实现在自建系统运行的事项也能通过内部跑一次平台办理。办事实现一号登录、一个界面、一网融合、一表通办、一键流转,确保部门协同办事跑一次是底线、跑零次是常态、跑多次是例外。

(二)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服务领域和公共场所延伸扩面。瞄准群众和企业日常办事的痛点、烦点,采取“互联网+服务”等各种便利化措施,大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教育、体育健身、司法、城市建设等公共服务领域以及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延伸,不断探索推出接地气、解民忧、暖人心的创新之举,让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

(三)深化多部门联办“一件事”“最多跑一次”。围绕公民出生到权利消亡、企业准入到退出“两个生命周期”,继续做好跨部门跨层级联办“一件事”梳理归集工作,进一步减事项、减次数、减材料、减时间、减费用,推进多部门联办“一件事”迭代升级。同时探索推进每项“一件事”联办改革所涉及的事项最小颗粒化、材料清单最简化和办事流程最优化。

(四)深化长三角政务服务一体化改革。在实现两地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区、镇两级全覆盖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开展与吴江区等长三角地区相应事项的标准一体化工作,促进长三角区域政务服务异地“无差别受理”,同时与吴江区协作,进一步整合两地政务服务资源,拓展升级政务服务事项,推动更多政务服务领域的合作。尤其是与百姓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保、医保、卫生健康等领域,实现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合作,为百姓带来更多的便利,让百姓切实享受到“最多跑一次”改革带来的红利。

三、一体化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

(一)推进一窗受理平台建设。推动区级自建业务办理系统与一窗受理平台对接,升级一窗受理平台,提升整体框架功能,提升一窗受理平台服务能力,实现政府部门审批服务事项的统一受理,统一监管。对接好差评评价体系,实现对评价信用的有效管理,推进各部门改造业务办理系统与好差评系统对接。

(二)推进有效数据共享应用。梳理政务服务事项共享需求,推进数据归集管理,拓宽信息共享应用范围,加快推进各部门业务系统数据对接,电子归档应用,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材料大幅减少,信息自动调用共享,复用信息自动填表,更多事项做到一证通办,争取零证办理。

(三)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所有民生事项和企业办事开通网上办理,规范网上办事指南,在自助终端、浙江政务服务网、浙里办、微信公众号上同源发布,完善网上办理,掌上办理链接,提升服务能力,提高网上办理比例。推动各部门在浙政钉开发各种微应用。推进政务服务办公数字化,政务办事高效化。推动区电子政务外网进行IPV6改造,建设完成区电子政务外网安全运营中心,在提高区电子政务外网对“互联网+政务服务”支撑能力的同时,提供更高的安全防护措施。争取各大运营商的5G试点应用,打造本地区的“信息高速公路”。

    四、集约化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工作

    (一)全面提升小型工程建设电子招投标平台能级。规范进场交易规则,实现电子化招投标全覆盖。开展新一轮电子招投标平台提升建设,开展“不见面开标”平台建设,开展移动终端APP投标建设,实现招投标过程从“最多跑一次”到“不用跑一次”。全面提升诚信企业库、评标专家库、电子监察系统能级,开展评标过程无声公示,开展“大数据”采集展示运用,开展电子归档系统试行,不断优化电子招投标平台功能。

    (二)全面营造招投标领域优质营商环境。切实落实省市文件精神,不断优化办事流程,精简办事环节,压缩办事时间,减少办事材料,降低办事成本,力争在全市率先实现招投标领域“不用跑一次”。同时不断优化小平台招投标政策法规的制定,严格按照各级要求,根据我区招投标实际,做好相关政策的研究制定,尝试开展小微项目“简易流程”运行,既保证各方招投标主体的正当权益,又确保招投标过程公平公正公开,打造优质高效廉洁的小型工程建设招投标平台。

    (三)全面推进阳光廉洁交易平台建设。保持高压态势,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向纵深推进,做好日常情况报送、线索排查、政策宣讲等常规工作,巩固斗争成效成果。同时牢固树立廉政意识,主动提高政治站位,巩固“初心”教育成果,以预防、预警为先导,以制度深化细化、督查全面到位为抓手,持续加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廉政工作的强度和力度。持续强化对招投标各方参与主体的监管,利用多种手段媒介方式开展宣讲、培训,杜绝招投标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的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