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330411JD090000/2019-138726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发布单位:油车港镇 |
生成日期:2019-09-23 | 文号: | 来源:党政办 |
自然村:马厍村 | |||||||
|
|||||||
马厍汇:系马厍村委会驻地,历史上一直是嘉兴北郊的一重要小集镇。据《嘉兴新志》载:传元末义军张士诚部攻嘉兴冬瓜堰之战失败后,曾避难于镇北车家港,故旧时该地张姓较多。至清乾隆·嘉庆年间“构大厦于汇上,居民四附”,逐渐繁荣。辛亥革命后为玉溪区、玉溪镇驻地,解放初为马厍乡驻地。1928年前后集镇上有商店35家,工厂1家,镇西庙汇头没有茧站,镇东有完全小学。人民公社化后因降格为大队而逐渐衰落。2001年并入油车港镇后,该地成为油车港新镇的核心区而重获生机。2005年油车港镇人民政府迁入集镇奥星路后发展更为迅速,正原北路穿镇而过,镇政府大楼、禾城农村合作银行大楼、残奥中心、奥林匹克大酒店、兴港商贸大厦、镇中学、镇实验小学等新建筑在北起奥星路,南到兴港路,西到东方路,东到广福路的范围内。先后拔地而起,新开商店达数十家。关于马厍汇的得名有二说:一说是旧时当地有卖买纺织用棉纱集市,故称“买纱汇”后讹读成“马厍汇”;二说是因当地曾长有大批苜蓿而称“苜蓿湾”,后因谐音读成“马厍汇”,并以唐人“落日行吟芳草畔,夕阳古渡苜蓿湾”诗句为证。现老集镇有宝铨路、绍忠路两条小街,有居民32户128人,农户27户97人,属第十五村民小组。以“马厍汇”编号的门牌有1—9号。另有宝铨路门牌编号为1—109号,绍忠路门牌编号为1—88号。古镇上曾走出了辛亥革命元老龚宝铨、方於笥,浙江大学物理系创始人张绍忠等名人。市文物保护单位龚宝铨故居修复后已对外开放,张绍忠故居也已被列为市文保点,正规划修复。 徐家门:位于村委会南500米处,东靠长纤路港,南接河南浜,西近正原北路与马厍集镇,北临马厍港,因徐姓大户世居于此而得名。现马厍港南岸居有农户48户183人,耕地已征用。门牌编号1—53号。分属第十七、十八村民小组。 狭港:位于村委会东北1千米处,东接奥星路,南靠马厍港,西邻马厍集镇,北临南官荡,因村落内河道狭窄得名狭港,村以港名。现有农户40户139人,耕地已被征用。门牌编号1—35号。分属第十四、十九村民小组。 戴家浜:位于村委会东南2千米处,东临漏斗荡,南靠草荡,西连姚家埭,北与探花浜接壤,因戴姓世居而得名。现有农户17户73人,有耕地63.32亩,村民多种植葡萄。门牌编号1—16号,属第八村民小组。 欢喜港:位于村委会东南2千米处,东临草荡,南连濮家湾,西接镇开发区,北通杨家埭,村以港名。现有农户56户216人,有耕地225.46亩。门牌编号1—50号,原分属第一、二村民小组,现均已拆迁。 探花浜:位于村委会东2千米处,东靠马家港,南接姚家埭、戴家浜,西临新安港,北与荡地接壤。据传宋时,村落内河道边施家子弟曾高中“探花”,后又曾在嘉兴北京路建造探花牌楼,故以“探花浜”命名河道。村以浜名。现居有农户37户153人,有耕地191.5亩。门牌编号1—37号,分属第九、十村民小组。 姚家埭:位于村委会东1.8千米处,北有戴家浜,南临草荡,西接新安港南段,东邻百花庄村。相传该地曾有一姚姓富翁,人称“姚百”,故村以此姓命名。现有农户24户99人,有耕地91.69亩,村民以种葡萄为业。门牌编号1—26号,属第七村民小组。 罗家甸:坐落村委会北1千米处,东濒南官荡,西临丹牌荡,南通车家港,北与上睦村接壤。该村落内原有一座罗家殿,故以谐音称“罗家甸”,村民以罗姓居多。现有农户123户496人,总耕地596.25亩。门牌编号1—125号,分属第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村民小组。 东张兜:位于村委会北800米处,北接罗家甸,南连车家港,东与五湾里接壤,西临长荡、丹牌荡,原为罗家甸村委会驻地。据传 数百年前该地曾是一小集镇,因市集兴旺,来往船只众多,故有张姓大户在村东侧开挖停船湾兜,遂称此地为“东张兜”。现居有农户23户87人,有耕地95.26亩,农业以种植葡萄为主。门牌编号1—20号,属第三十村民小组。 五湾里:位于村委会北700米处,东临南官荡,西接东张兜,南靠正原北路,北与罗家甸接壤。因村内河道有五个弯道而得名。现居有农户39户145人,有耕地154.11亩。门牌编号1—39号,属第二十九村民小组。 姚族湾:在村委会北,南靠车家港,北接罗家甸,西临长荡,东与东张兜接壤。村民沿长荡荡湾而居,出门需摇船,故原名摇船湾,2002年地名补查时更名为姚族湾。现有农户10户39人,耕地32亩,已承包他人种葡萄。门牌编号为罗家甸1—10号,属第三十五村民小组。 吴家埭:位于村委会西1千米处,南为北月浜,西为洪庙浜,北邻莫家浜,东通荡西自然村。因住户多姓吴而得名,相传此处为明代吴天官故里,曾发现有园楼遗址与坟墓。1961年时曾为吴家埭大队驻地。现有农户29户93人,有耕地136.8亩。门牌编号1—31号,属第二十三村民小组。 吴家湾:位于村委会西800米处,东、北两面临长荡滩,西接吴家埭,南连吴泾港,因处于吴家埭港与吴泾港转弯处故名。现有农户22户95人,有耕地165.05亩,产业以养殖业为主。门牌编号1—14号,属第二十七村民小组。 荡西:位于村委会西长荡边,东、南、北三面均濒长荡,西接吴家埭、吴家湾,因村落坐落于长荡西滩故名。现有农户67户235人,总耕地252.4亩,大多已承包他人发展水产养殖业。门牌编号1—71号,分属第二十四、二十五、二十七村民小组。 洪庙浜:位于村委会西1.5千米处,东接吴家埭,西靠苏嘉运河,南近北月浜,北连旗带港,因村内浜口大运河畔原有一座“洪庙”故浜称“洪庙浜”,村与浜同名。现有农户31户100人,有耕地114.91亩,以养殖业为主导产业。门牌编号1—29号,分属二十二村民小组。 旗带港:位于村委会东北1.5千米处,西临苏嘉运河,东近长荡、木桥港,北通丹牌里,南连吴家埭。因该村落坐落的荒字圩呈旗帜形,而河道似旗帜上的旗带,故称旗带港,村以港名。现有农户31户95人,总耕地149.78亩。村民主要以种植葡萄与养殖为业。门牌编号1—29号,属第二十一村民小组。 丹牌里:位于村委会东北2千米处,西临苏嘉运河,东靠木桥港,南邻旗带港,北濒丹牌荡。明·万历《秀水县志》已有“丹牌港”之名。因原有一牌楼立于北家圩上,故名丹牌里。抗战时,苏嘉铁路在此地 建有道房,后为日寇所毁。现居有农户51户153人,总耕地257.16亩。门牌编号1—39号。分属第二十、二十八村民小组。 马厍小区:为新建小区,位于村委会东南800米处,北靠马厍港,南临兴港路,东为徐家门,西傍广福路,已建新楼57幢,居有107户430人,住户来自北月浜、杨家埭、欢喜港、港北、圣堂港、河南浜、后港、狭港与马厍集镇的部分拆迁户,分属第五、六、十二、二十六村民小组。 车家港:位于村委会西北700米处,东北接东张兜,东南连马厍集镇,西临长荡,北邻罗家甸。据1928年《嘉兴新志》载,元末张士诚义军攻嘉兴在冬瓜堰战败后曾避难于此。清乾隆时因马厍汇兴起村落逐渐衰落,解放时已无居民。1968年栖真水产大队进驻后成为渔村。因旧时该地榨油业一度兴盛,有众多油车,故名车家港。现居有渔民12户42人。门牌编号1—10号,属第三十六村民小组。 长荡滩:位于村委会西,东靠东方路,南临马厍港,西濒长荡,北邻车家港,村民呈半弧形聚居,因位于长荡滩故名。现有农户40户143人,耕地已被征用。门牌编号1—43号,分属十六村民小组。 南官荡:位于村委会东北南官荡畔,南连狭港,东靠胜丰村与栖真村桃墩,西临上睦村,北濒北官荡,村因荡得名。居民为南官荡水产养殖户。共有42人,无耕地。门牌编号1—52号,属第三十六村民小组。 注:马厍村原所属的北月浜、河南浜、竖头港、杨家埭、港南、庙汇头均已拆迁。 北月浜:在村委会西南,西近苏嘉运河,北与吴家埭接壤,东、南两面邻陈家坝村。因河浜位于吴泾港之北呈弯月形故名,原有农户23户81人,有耕地74.494亩。2008年在“两新工程”中整体迁入马厍小区。 河南浜:位于村委会东南600米处,东临长纤路港,南接镇开发区,西靠广福路,北望徐家门。因河浜位于马厍港南,故称河南浜,村以浜名,原有135人,2005年已整体迁入马厍示范小区。 竖头港:位于村委会南1千米处,东靠正原北路,西、南接陈家坝村,北近马厍港,因港与马厍港成T形,故称竖头港。原有农户38户150人,有耕地175亩,属第十一村民小组。2010年全部征迁为镇开发区。居民迁入各新建小区。 港南:在村委会南500米,东接正原北路,南为竖头港,西近长荡,北依马厍港,因在马厍集镇南故称港南。原有住户35户127人,属第十三村民小组,因开发之需,2010年已异地搬迁。 庙汇头:位于村委会西,东连马厍集镇,南临马厍港,西临长荡,北接长荡滩。因地处长荡转角处,且原有“七老爷庙”,故称庙汇头。原有居民32户110人,2010年耕地被征用,居民大部搬迁各新建小区。 杨家埭:位于村委会东1.2千米处,东有姚家埭,北为胜丰村,西为狭港,南望欢喜港,因世居杨姓而得名,曾为杨家埭大队驻地。居民原分属第三、四、五、六村民小组。现大部已拆迁,已在建设新小区,仅第五、六组还有少量居民未搬迁。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