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各镇、街道 > 油车港镇 > 魅力油车港 > 乡贤名人
索引号:330411JD090000/2019-138747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油车港镇
生成日期:2019-08-27 15:32:31 文号: 来源:党政办
张绍忠
发布日期: 2019- 08- 27 15: 32 浏览次数:
 张绍忠1896~1947)男,字荩谋,秀洲区油车港镇马厍汇人,汉族,著名物理学家,浙江大学物理系创始人。

 张绍忠少年时即失双亲,在当时浙江省立二中校长计宗型、教师朱叔麟等资助下,完成中学学业。民国3年(1914)7月后,在嘉善县洪家滩小学教书,一年后考取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留校当助教。民国9年(1920)考取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赴美国留学7年,先后入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主攻高压物理。民国16年(1927)回国后,任厦门大学物理系教授。翌年,经蔡元培推荐到浙江大学创办物理系,任系主任、教授。不久又兼任文理学院副院长,为浙江大学物理系奠基人。民国20年(1931),中国物理学会成立,张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先后担任评议员、理事会会计及学报编辑委员会和物理教学委员会委员。民国22年(1933),他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的中国物理学会第二次年会上,宣读研究论文《高压下液体之比电容》,为草创时期的中国物理学会作出了贡献。24年(1935),因不满浙大校长郭任远的专横独裁作风,愤而离开浙大,去南开大学物理系任教授、系主任。25年(1936)夏,应浙大新任校长竺可桢之请,回浙大任物理系主任。抗战爆发后,浙大开始了历时两年零三个月的西迁,由杭州辗转流徙抵贵州的遵义、湄潭,行程54五千余里。张绍忠时任浙大特种教育执行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并兼任教务长,全面负责西迁。由于他的努力,使浙大学生“流亡”中仍能继续学业。竺可桢对此评价说“对迁校事,荩谋之功尤大。”

  张绍忠个性刚毅简穆,寡言语,一生求是务实。任浙大教务长期间,坚持原则,以严治校,被誉为浙大“铁包公”。民国36年(1947)7月28日,病逝于浙江大学。遗著《液体在高压下之电解常数》受到我国物理学界推崇。

  张绍忠对家乡一直怀有深厚的感情,为了发展家乡的教育事业,他早年曾捐助三千银元,创办了马厍完全小学。

  张绍忠妻龚宝钺系辛亥革命元老龚宝铨之妹。子克民、克飞;女克庞、克华、克暄均学有所成。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