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各镇、街道 > 油车港镇 > 魅力油车港 > 油车港故事
索引号:330411JD090000/2019-138766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油车港镇
生成日期:2019-08-21 文号: 来源:李惠忠
马厍汇与张家老墙门
发布日期: 2019- 08- 21 11: 16 浏览次数:

   嘉兴北郊的马厍汇古镇坐落于玉字圩南端,它东至赤字圩,西至庙汇头,与长荡相接,街区呈东西向一字排开。玉字圩的北沿河为车家港,在马厍汇镇未形成之前,车家港是非常繁荣的小集镇,镇以港得名,即车家港(镇)。与圩南之河相距一市里的就是马厍汇镇,所以当地百姓至今仍称马厍汇为“南港”,这说法显然是以车家港作为定位方向而来。   

   

    苜蓿湾和买纱汇

   

    据一九二九年的《嘉兴新志》记载:“元末,张士诚避乱于镇北车家港。旧时这里居多张姓,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构大厦于汇上,居民四附。”上世纪四十年代末,车家港仍有几户张姓人家居住(目前车家港之东端还有个地方叫东张兜,有村民居住),然而,车家港渐趋式微,居民陆续迁至马厍汇。老一辈人都知道,马厍汇的许多张姓人家是从车家港迁来的,他们与车家港张家都是一族,每逢婚丧大事,至今还有来往。

   

    马厍汇之名称已无法考证,但据《嘉兴新志》记载,历史上此地“以织布为业”,在玉字圩西南汇角,面朝长荡,经吴泾港,距苏嘉大运河三市里路程,水路畅通,交通十分方便,是商品流通、集会的好地方。《嘉兴新志》记载:“唐人有‘落日行吟芳草畔,夕阳古渡苜蓿湾’诗句,故旧称苜蓿湾,亦称买纱汇。”后该地讹成马厍汇。马厍汇镇西有“汇头”,过去是集市,因汇头有座七老爷庙,故当地又俗称“庙汇头”。  

   

    张家老墙门的传说

   

    马厍汇镇上,包括马厍汇港南,极大部分居民为张姓。镇上的张姓大户有好几家,但最显耀的是俗称的“张家老墙门”,遐迩闻名。这座豪宅为明清式官宦府第,四周高墙,处处可见马头墙。有东西备道、明暗两弄,防火、防盗,设施井然有序。整个建筑南北共五进,纵深约一百八十米,宽五十米,占地约四十亩。后面三进均为九楼九底两层楼房,第三进设有两层楼高的正厅一座。每逢大事,那里是男人们聚集商议的地方。第四进设有花厅,女人们都可集聚在那里。中轴线与吉门堂前后对称贯通,气势恢宏。传说建造张家老墙门时,花了三年零六个月,其剩余材料还在河对面的港南,建造了一幢三个门面分前后埭的六间住宅。

   

    我这一代人都亲眼见过张家老墙门的后花园及东园假山。抗战时,东园房屋被日寇烧毁。我小时候玩捉迷藏,假山仍在,还有一条长约十五米、宽五米左右的岸船(即石头船),形似官船,据说是为纪念张家老祖宗而筑。三十年前,我曾听张家老墙门里的前辈小观讲,说老祖宗是个强盗头子,传说当时经水路逃来此地,船靠车家港。下人洗碗时,一不小心将碗沉入河底。主人却非常高兴,认为有落脚之地了。

   

    元末起义领袖张士诚的墓,传说原在油车港镇的池湾村万安桥头,即“张家老坟头”。旁边设有五进房子的祠堂,传说有全是红木制成的落地长窗。张家后人张明荣说,在张士诚死后,有两只珍贵的透明薄胎古碗,葬在张士诚坟墓内,作为陪葬品,后被盗。张明荣还说,那时管理祠堂的是栖真怀家埭毛阿五的父亲,他种点张家的田,不取管理祠堂的报酬。张明荣还讲,祠堂后来搬迁到马厍汇庙汇头对面南万圩上,叫做“张家老墙门的新坟头”。他家也分到两扇红木落地长窗,因不识货,做成围栏养猪,后被一木匠师傅调换去制作木匠工具。

   

    清中期,张家老墙门出了一个做布政使的大官,因此张家曾有一个“兵部侍郎、安徽都察使”的匾额。张明荣回忆,他小时候与堂弟张治中从东窗爬进到第三进楼房,见到好几只箱子内放的全是祖宗画像,并用彩珠粘制而成,还有一只橱内藏有象牙朝板和朝珠。张明荣说他哥哥小时候很顽皮,曾独自用梯子爬到正厅大梁上,在梁上悬挂的一只小红木箱内发现有一张皇帝圣旨。后在“文革”时,这些旧物全被处理掉了。

   

    张家老墙门的朝南沿街大门前,有石板铺道,有大平台,沿河石帮岸也宽大,还有一对石狮。建筑靠东设有石船舫并有船舫楼,被老百姓称为“第一楼”,是停靠官船的地方。听老一辈人讲,张家是数一数二的“大人家”,每逢他家娶媳妇,女方还要带过来田、地,如此“嫁到水米完全”,最后不知从哪一代起,连马厍汇前面这条河港也买断归张家了。  

   

    玉溪镇时期

   

    清末前后,马厍汇为当时的玉溪区驻地,后称玉溪镇。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前,镇街狭小,但均是青石坂铺路,两旁商贾林立,以夫妻店居多,市场繁荣。镇上有商店五十余家,有南货店、药店、布店、肉店、杂货店、豆腐店坊、铁店、轧棉花店、面店、酱油店、理发店、馆子店、铜匠店、竹匠店、上鞋子店、米行、鱼行、糟坊、染坊、棺材行、羊毛行、石灰行、茶馆店,还有乡公所、警察所、完小、耶稣堂、医院、中医堂,也有茧厂、碾米厂等,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马厍汇镇况依旧,大部分商店尚在。

   

    从马厍汇到嘉兴还有航班,每天停靠在张家老墙门帮岸河埠头。航船是用右左两支橹,人工摇的,这是马厍汇与外界交流的主要交通工具。在嘉兴市城的塘湾街有到马厍汇的航船码头,就在“陶得快”茶馆店旁。那时,从嘉兴北部回乡的航船都停靠在那里。航船每天来回一班,早上从马厍汇出发到嘉兴,下午两点钟左右回马厍汇。早上出发和下午返乡时,船家都会吹海波螺(海螺)告知乘客。

   

    民国时期,张家老墙门里的张绍忠曾任浙江大学教务长、代理校长,他是中国现代物理学家、杰出的教育家,一手创办了浙江大学物理系,是中国物理学会早期领导之一,也是一位崇尚民主的爱国者。当时,张绍忠在马厍汇号召创办了马厍汇完全小学,他捐了两千银元,并在马厍汇港上建造一座木头桥,取名勤安桥(因张绍忠又名为张荩谋,与桥名谐音)。在未建此桥之前,镇上只有一只拉渡船。建桥后,镇上的老百姓进出马厍汇就方便了。如此一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勤安桥才被改建为水泥桥梁,命名为马厍大桥。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迁,张家老墙门目前只存下原建筑的后面第四进的一埭古式楼房(两层)九楼九底,房前尚存张绍忠故居三楼三底(两层)。不知多少年后,它们是否还一直在人们的视野中。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