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330411JD090000/2019-138763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发布单位:油车港镇 |
生成日期:2019-08-21 11:09:34 | 文号: | 来源:党政办 |
油车港农民画简介 | |||||||
|
|||||||
秀洲区是我国著名的现代民间绘画之乡。1988年与陕西户县、河北束鹿、上海金山被文化部命名为首批“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秀洲农民画的作品题材多是作者自己熟悉的农村生活。内容涵盖民风民俗、农时节令、田园风景、耕耘放牧、果蔬花木、丰收喜庆及日常生活琐事;在创作上形成一种时空自由的独特表现手法,构图饱满,谐趣横溢,雅俗兼蓄;在艺术处理上采取夸张、变形、平面的装饰。作品朴实、灵秀、居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现代感,极富艺术个性,因而为大众所喜闻乐见,成为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油车港镇是秀洲农民画的重要发祥地,其领军人物繆惠新即植根于镇境内栖真村。 1983年9月,栖真文化站站长沈辛耕和艺术爱好者繆惠新随市文化馆组织的考察团赴上海金山县取经,迈出了农民画创作的第一步。同年10月,繆惠新的处女作《乡情》荣获浙江省首届工农兵画展一等奖,由此在画坛上崭露头角。 1986年,栖真文化站举办了首次农民画创作培训班,由此逐渐形成了一支农民画创作的团队,并取得了累累硕果。 1987年12月,繆惠新应中央美术学院画廊的邀请,在该画廊举办《嘉兴农民繆惠新画展》,首开我国农民在首都举办个人画展的先河。当年他被评为嘉兴市“十大新闻”人物。 1988年,繆惠新创作的《那边有两棵树》获浙江省农民画大赛一等奖。陈泉泓创作的《舞龙》、《舞狮》也分获省级鼓励奖和国家级“风情在线”佳作奖。 1989年,繆惠新再次进京,在中国美术馆画廊举办第二次个人画展。他的明朗、纯净、无拘无束、充满激情和诗情画意的画风广受赞赏。 此后,繆惠新曾先后12次在国内外举办画展。1998年11月繆惠新被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评为“亚洲十大艺术家”,并誉其为“中国的毕加索”。 2002年,油车港镇文化站创建了镇农民画创作基地,又在域内四所中小学创建了农民画后备人才基地。并成立了“小荷才露尖尖角”美术社。其中镇农民画创作基地共有农民画作者30人,涌现了张金泉、费新宝、吴甫根、徐有珍、鲍银娟等一批优秀人才,有100余件作品先后获得省、市乃至国家级奖励。形成了油车港镇在农民画创作上深厚的人才优势和可持续的后备力量。 2004年,繆惠新、陈泉泓被评为国家级“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优秀画家”。 2005年10月,油车港镇结合创建市级东海明珠工程,建立了镇农民画展览室,陈列了14位本土作者创作的30幅农民画优秀作品。 2009年5月,由区教文体局命名成立了繆惠新、张金泉两个个人画室。同时费新宝个人画展也在区文化馆开展。 2010年9月,油车港镇在嘉兴画院举办《油车港镇农民书画展》,展出繆惠新、张金泉、费新宝、吴甫根等作者的优秀佳作96幅,受到广泛好评。当年,繆惠新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全国第十届“群文之星”。 通过多年培育与发展,农民画已成为油车港镇的一大特色文化品牌,被誉为“中国农民画绘画之乡”。近年来全镇获国家级奖励的作品5幅,获省级奖励的作品15幅,获市级奖励的作品32幅,获区级奖励的56幅。其中胜丰村张金泉的作品《做丝》被中国博物馆收藏。在由中国美协主办的首届中国农民画展中,全镇有7幅作品入围,超过全区23幅入围作品的四分之一。 油车港镇的农民画始终受到各级专家和媒体的关注。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李荣海在参观考察油车港镇的农民画后,给予了高度评价。《人民日报》记者任涛和著名主持人曹景行以及省内外多家媒体纷纷慕名前来采访,《人民日报》(海外版)还对此作了专版报导。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