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330411JD090000/2019-138712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发布单位:油车港镇 |
生成日期:2019-08-21 | 文号: | 来源:党政办 |
油车港镇生物资源(二)动物资源 | |||||||
|
|||||||
第二节 动物资源 境内动物资源丰富,其种类可分为家畜类、家禽类、水产类与野生动物四大类 一、家畜类 域内目前或曾经饲养过的家畜有猪、牛、羊、兔、狗、猫等,尤以猪为大宗。 1、猪:宋代,家庭养猪已初具规模,明中期因正德皇帝朱厚照忌“猪”音与其姓同,下旨禁养,“一时埋弃俱尽”。至清代又大规模养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鼓励养殖,把养猪作为“猪多肥多粮多”的大事来抓,养猪业迅速发展,成为域内农户的重要产业并涌现了张阿妹、王金松两位知名养猪模范。“大跃进”时以公养为主,1962年后变为私养为主,进入二十一世纪则为大力发展专业户规模化养殖。猪的品种也不断更新,以前先后为嘉兴黑猪、金华猪、长白猪、大约克、杜洛克等,近年主要为二元猪、三元猪。养猪业对环境污染甚重,故现已强调减量提质。 2、牛:历史以来牛一直是农村耕田、车水的主要畜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主要由富裕农户私养,人民公社化后由生产队集体饲养。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由于拖拉机与电灌设施的普及,牛耕历史逐步结束,故目前域内已很难见到。牛主要分为水牛、黄牛两类,域内过去饲养的以水牛为主。 3、羊:羊的品种主要有湖羊、山羊、新疆细毛羊等。明清时有“以桑养羊,以羊粪壅桑”的记载。民国后,域内养羊较为普遍,尤其南片更多,目的是用其肥、售其皮、纺其毛、食其肉。现饲养量已减少甚多。 4、兔:兔的品种主要有肉用的菜兔、毛用的长毛兔、皮用的獭兔。民国时,农民极少养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鼓励发展养兔业。1958年大力引进皮用力克斯兔;三年困难时期,菜兔大量增加,以补足肉食品之不足;上世纪历史年代后期,长毛兔迅速发展,主要饲养德国品种。此后养兔业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化,几起几落,目前虽仍有饲养但已盛况不再。 另外域内的家禽尚有狗、猫等。1984年后掀起的养狗热,农村主要为防盗,城镇则主要为宠物消遣。防盗用的狗主要为狼犬与草犬,宠物犬则品种繁多,不一而足。养猫主要为捕鼠,因此农村普遍饲养,品种主要是狸猫等,珍贵的波斯猫仅个别富裕者养为宠物。 二、家禽类 镇域内饲养的家禽主要有鸡、鸭、鹅,此外由少量家鸽、鹌鹑。 1、鸡:鸡有肉用、蛋用、蛋肉兼用三类。品种有三黄鸡、白毛乌骨鸡、浦东鸡、芦花鸡等。其中以“三黄鸡”为优良品种,母鸡颈短脚矮,3市斤即能产蛋,年产百余枚;公鸡颈长体壮,单冠直立,肉多味美,阉鸡因肉质细嫩更受市场青睐。过去鸡主要由农户散养,现在马厍、百花等村已由养鸡专业户建立商品鸡基地,进行规模化饲养。 2、鸭:镇域属水网地带,素有养鸭传统。品种有绍鸭、北京鸭、番鸭、樱桃鸭、麻鸭等。农户散养与专业放鸭船户群养并重。“暮驱入室,明早驱出,以收田食之遗粒,取其子以卖”,实为省工省料之举。鸭也有肉用、蛋用之分,北京鸭为肉鸭、绍鸭为蛋鸭。 3、鹅:鹅主要供肉食之用,品种有浙东白鹅、太湖白鹅、永康灰鹅、狮头鹅等。太湖白鹅具有耐寒、抗病力强、生长快的优点,为境内饲养的主导品种。境内北片各村因水草丰美,故养鹅较多。黑麦草的种植更为养鹅提供了优质饲料。养鹅一般仅局限于春夏,很少有全年养殖。 三、水产类 油车港镇河、湖众多,水面占总面积的27%,因此素为水产养殖大镇。养殖品种众多,尤以青、草、鲢、鱅“四大家鱼”为最。 1、青鱼:俗名螺蛳青,是长江流域特有的淡水鱼种。青鱼生活在水体的底下层,以螺蛳、蚬子、河蚌为主食,肉质细嫩鲜美,是鱼中上品。域内主要在外荡养殖,是市内的主产区之一。近年来,开发成功的“麟溪牌”青鱼干畅销市场。 2、草鱼:又名池鱼,具有河湖洄游习性,常成群追逐觅食,以草食为主,食量大,粪便多。在鱼塘内可利用草鱼粪便繁殖浮游生物作为鲢、鱅的食料,所以常与鲢、鱅共养。域内广为养殖,产量较大。 3、鲢鱼:俗称白鲢,生活于水体上中层,以浮游植物为食。食物链短,生长快,成本低,经济价值高,但肉质较差。鲢鱼是域内养殖的主要鱼种之一。 4、鳙鱼:又称花鲢、胖头鱼,与鲢鱼同属,头型较大,鱼脊有黑色花斑,喜成群浮游,易于管理和捕捞,是外荡等大水体的主要养殖品种。 5、虾:虾的品种较多,主要有河虾、明虾、罗氏沼虾、蚕白虾等。过去域内只有野生河虾,品质优良。现在野生河虾数量已日益减少,河虾以人工养殖为主。明虾、沼虾均为引入品种,数量超过河虾。 6、蟹:历史上域内蟹资源较丰,水域内到处都有,主要品种为中华绒毛蟹。现野生蟹资源锐减,主要由人工养殖。 7、鳖:俗称甲鱼,活动于深水水域。现在野生甲鱼已成稀有之物,主要依靠人工养殖供应市场。油车港镇养殖甲鱼较多,杨溪生态鳖生产合作社的“杨溪牌”生态鳖屡获省农博会金奖,远销各大城市。 8、黄鳝:以前均为野生,域内到处可见,为野生水产中的大宗,现野生的黄鳝已十分稀少,主要由人工养殖。 9、鳗鲡:野生鳗鲡过去量多易得,因此域内有名为鳗鲡港之河道。现因野生鳗鲡已难觅踪迹,故主要由人工养殖。上世纪八十年代省曾在杨溪建立鳗鲡养殖场。 10、泥鳅:又名河鳅,过去被视为低档水产,因繁殖快,沟渠内数量众多,易于捕获。后因其蛋白质含量高,身价大增,由于过度捕捉,资源锐减,现主要由人工在稻田养殖。 11、河蚌:俗称“水菜”,品种有三角蚌、褶纹冠蚌等,广为分布于河湖底滩。过去人们主要食其肉。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在外荡大规模进行河蚌育珠,成为一项新的产业。因其污染较重,目前已逐步退养。 12、螺蛳、蚬子:以青壳者品质为佳。此两种水产品物美价廉,域内广为分布,既可食用,又是养殖青鱼的主要食料。现数量虽已不如从前,但相对而言资源仍较丰富。 此外,域内鱼类品种还有鲫鱼、鲤鱼、墨鱼、白鱼、鲦鱼、鳑鲏鱼、玉柱鱼、鲈鱼、鳜鱼、鲶鱼、银鱼、汪刺鱼等,除鲫鱼、鲤鱼仍有大量养殖外,其余品种野外数量也已大为减少,银鱼则已成为人们的记忆。水产品中的贝类还有田螺、长脚螺蛳、五色蚌、香螺等。贝类中的有害生物钉螺因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已被剿灭。 四、昆虫类 域内昆虫种类繁多,但作为资源可用的主要为蚕、蜜蜂、地鳖虫等。、 1、蚕:千百年来农民都以“蚕桑为急务”。嘉兴一带早在东晋、南朝时养蚕既已成规模。民国时,域内养蚕业大为兴旺,池湾、栖真、马厍、油车港均开有茧站。民国后期马厍、桃墩等地还建有农民蚕业合作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民仍养蚕,文革中期域内养蚕达到顶峰,但后因重粮轻桑等多种因素,蚕业逐渐滑坡,如今农民已不再养蚕。 2、蜜蜂:域内澄溪公社东风大队于1970年创办了嘉兴东风养蜂场,创办时有蜂150箱,养蜂足迹南至云贵高原之巅,北至白山黑水之间,西至甘肃陇西等地,采集紫云英、枣花、油菜花、榆树花等花源。蜂场于1979年停办。现域内田野可见之蜜蜂均为野蜂。 3、地鳖虫:地鳖虫系药用昆虫。上世纪八十年代澄溪一带曾掀起养殖地鳖虫热,目前已绝迹。 四、其他野生动物 域内虽为平原,但现有或曾有的野生动物为数仍不少,其中大多有益于人类,应予保护,对少数有害的应予灭杀。 1、兽类:老鼠、田鼠、松鼠、黄鼠狼、野兔、刺猬、蝙蝠、水獭、野猫、狗獾、猪獾等。 2、禽类:老鹰、大雁、喜鹊、乌鸦、燕子、麻雀、八哥、画眉、白鹭、灰鹭、白头翁、野鸽、布谷鸟、黄春、鹁鸪、野鸡、野鸭、野鸬鹚、稻鸡等。 3、两栖类:青蛙、乌龟、蟾蜍等 4、蛇虫类:春蛸蛇、水蛇、水赤练蛇、蝮蛇、蜈蚣、蝎子、壁虎、蜘蛛、螳螂、蚱蚂、蜻蜓、蝴蝶、黄蜂、金龟子、蟋蟀、蝉、金铃子、织布娘、蚂蟥、蜗牛、蚯蚓、蜒蚰、蝼蛄、毛虫、大青虫、蟑螂、苍蝇、蚊子、跳蚤等。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