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霉病是葡萄大棚促成栽培中最常见,而且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也是“南太湖特早”葡萄特别防治的病害之一。近段时间,我地地持续阴雨寡照,在大棚葡萄上该病发生迅猛,葡萄灰霉病是的病原是灰葡萄孢菌,该病菌寄主范围很广,能侵染200多种作物,除去葡萄外,像西红柿、茄子、黄瓜、草莓等也是经常被光顾的。
由于该菌的生长对温度要求,喜高湿环境,所以冬春的保护地内往往是重灾区,一旦出现连续阴雨天,灰霉病顺势就来了,而病菌的适应能力、致病能力、抗药能力都很强,稍有不慎,极易爆发成灾。
灰霉病病菌在葡萄上大致存在3种侵染:①通过叶片、果实等部位的机械伤口侵入;②侵染葡萄花器,并潜伏其组织内;③浆果生长,病菌继续潜伏或病菌孢子萌发侵入浆果角质层后,停止发育潜伏,直至葡萄成熟病菌恢复生长发育引起灰霉病发生、流行。
葡萄灰霉病周年发病过程:
在葡萄新梢生长期时,低温多雨气候条件下,灰霉病初现,专挑着嫩芽、幼叶下手。
到了葡萄开花前后,灰霉病将进入第一个发病高峰,在花器外渗物的刺激作用下,开始大举侵染花穗和幼果穗(花帽未正常脱落,灰霉病感病风险大大增加),致使花果变干脱落。若是设施栽培,葡萄灰霉病的发生时期则不那么固定,只要条件适宜,即可发病。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营养丰富的部位及幼嫩组织。
当前葡萄灰霉病防治策略:
处理发病部位:对已发病的叶片、花序等彻底剪除,病组织要用塑料袋包严实,处理地点远离栽培区,防止分生孢子飞散再侵染,设法降低棚内湿度:地面覆盖地膜或生态地布,及时整枝绑蔓,待天气好转后,于中午高温时进行合理对冲放风,以降低棚内湿度。
及时用药防控:开花前发病初期是防治关键期,重点预防。药剂可选择啶酰菌胺、氟唑菌胺、嘧霉胺、腐霉利、异菌脲、咯菌腈等,已发病的可用灰力脱(嘧霉胺)+啶酰菌胺(凯泽),为防止棚内湿度过高,坐果后也可在花前拉花、花后保果时用防灰霉病药液浸花穗和果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