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 > 统计数据与分析

秀洲区2018年农业经济分析

发布日期: 2019- 02- 19 15: 53 信息来源: 秀洲区统计局 浏览次数:

 2018年秀洲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农业经济工作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大局,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促进全区农业经济稳健运行。

一、总体情况

(一)农业产业结构转型提升,产值增加值实现平稳过渡。全区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占总产值的比重从2015的64.5:0.1:16.1:13.8:5.5调整为2018年的66.4:0.1:5.8:19.2:8.5。

2015年与2018年农业总产值构成结构对比表

  单位:%

总产值

种植业(农业)

林业

牧业

渔业

农林牧渔服务业

2015

64.5

0.1

16.1

13.8

5.5

2018

66.4

0.1

5.8

19.2

8.5

变化

1.9

0.0

-10.3

5.4

3.0

2015年秀洲区全面开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行动,实行全区范围内生猪、水禽限养以来,秀洲区农业产业结构实现逐步优化调整。传统的“种牧渔”结构慢慢向高经济附加值的“种渔服”调整。由上表可见,农业总产值结构中,种植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比重有所提升,而牧业随着畜牧业转型提升而下降明显。

2018年秀洲区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9.65亿元,可比下降0.8%;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40亿元,可比下降0.9%,在农业内部结构转型过程中,农业产值和增加值实现平稳过渡。

  

(二)农业投资保持平稳,乡村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秀洲区目前农业投资在库统计项目23个,2018年完成投资2.84亿元,占全区整个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1.5%,农业投资保持平稳运行。秀洲区近年来围绕改善农村生态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的总体目标,进一步突出“优美村庄”、精品村、精品线、示范镇等点面线相结合的区域美丽乡村打造,有序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2018年度秀洲区在全市村庄景区化考核中位列全市第一。优美的风景使得乡村旅游人气旺盛,产生了巨大的乡村旅游效益,2018年秀洲区三个省级3A景区村庄潘家浜村、建林村和古塘村,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总人数112.9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经营总收入4410万元,秀洲乡村旅游品牌日渐凸显,乡村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

(三)农村居民收入增幅喜人,城乡收入差距全市最小。秀洲区农村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18年全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32942元,同比增长9.3%,增幅位居嘉兴各县市区第2名。2018年秀洲区城镇居民对农村居民的收入比为1.57:1,城乡收入差距较上年缩小0.02个百分点,秀洲区成为全市城乡收入比差距最小的地区,代表着城乡一体化进程更进一步。

(四)农村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农村消费品市场繁荣。近年来,秀洲区美丽乡村建设卓有成效,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农村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为秀洲区农村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2018年秀洲区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20954元,同比增长6.5%,较上年提升了0.4个百分点。2018年秀洲区实现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4亿元,同比增长15.7%,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6%,乡村社零增幅明显高于城镇。

二、表现特点

(一)种植业结构实现优化调整。2018年秀洲区种植产值和增加值可比下降3.0%,从种植品种结构来看:

1、粮食生产基本稳定,油料作物连年减少。全区2018年粮食播种面积同比增长0.9%;全年粮食产量同比下降1.4%。全区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10万亩,同比下降35.2%,总产量下降23.3%,这也是继2002年以来,秀洲区油料作物连续17年连年下降。

2、经济作物特色明显、各有千秋

(1)中草药材持续向好,产值贡献加大。秀洲区中草药材品种较为丰富,附加值高。2018年秀洲区中草药材实现总产值6404万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4.9%,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1.4个百分点,对种植业产值的贡献率达到8.0%,有效拉动农业产值。

(2)花卉园艺各展风采,盆栽类园艺富含大商机。秀洲区2018年花卉苗木种植同比增长9.3%,其中观赏和绿化苗木增长16.8%,草皮种植同比增长2.9%。值得一提的是盆栽类园艺广受欢迎,2018年产量约是上年同期的1.9倍,销售额也是水涨船高,产量产值实现双提升。

(3)园林水果总体保持稳定,具体品种优化调整。秀洲区2018年园林水果种植面积同比增长5.2%,其中葡萄、桃类、柑橘类水果种植面积有所增长,而果用瓜种植面积则有较大的下降,同比下降51%。果用瓜作为秀洲区的传统优势产业,一直作为水果类的主导产品。下降原因是种植西瓜需要每年土地轮换,而做为果用瓜种植起步较早的王店镇和洪合镇,受到可选种植土地局限,播种面积下降明显。虽然秀洲区水果种植品种有增有减,产值略有下降,但是总体来看还是趋于平稳。

(二)林业生态功能稳步推进。随着秀洲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速度加快,生态治理常抓不懈,不断完善美丽乡村全域规划,建成“美丽河湖”20个,新增公园绿地1910亩,实现省级森林城镇全覆盖。2018年秀洲区林业产值可比增长0.5%,林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

(三)畜牧行业产值规模缩小,减量提质成效稳固。2018年秀洲区牧业产值和增加值可比增长3.4%,但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约6.6%,从2015年以来牧业产值规模逐渐缩小。

1、生猪饲养可控范围内略有增长。秀洲区目前只有两家企业从事生猪养殖,现有养殖量与出栏量也比较稳定。2018年末生猪存栏0.34万头,同比增长19.4%;全年生猪出栏0.72万头,同比增长12.3%。全年生猪饲养量1.06万头,同比增长14.5%。

2、草食动物中饲养有增有减。2018年末秀洲区牛存栏0.1万头,同比增长2.3%,其中乳牛0.1万头,同比增长3.0%。全年生牛奶产量5870吨,同比增长3.3%。全区兔年末存栏0.33万只,下降26.2%;出栏0.62万只,下降14.2%。羊类饲养规模缩少,全区羊年末存栏2.19万只,同比下降15.0%;全年羊出栏3.70万只,同比下降38.4%。

3、家禽饲养有上升趋势,蜂类产品形势较好。2018年末秀洲区家禽存栏72.26万羽,同比增长5.5%。其中肉禽存栏52.39万羽,同比增长13.2%;蛋禽存栏19.88万羽,同比减少10.5%。年内累计出栏家禽150.44万羽,同比下降21.7%。其中活鸡出栏125.72万羽,同比下降20.4%;活鸭出栏20.18万羽,同比下降29.2%;活鹅出栏4.54万羽,同比下降17.9%。2017年秀洲区养蜂箱数911箱,同比增长22.3%,其中天然蜂蜜产量35.3吨,同比增长9.0%;蜂皇浆产量6900公斤,同比增长12.3%。

(四)渔业生产高效生态,水产品产量增幅全市第一。近些年,秀洲区渔业开展多样化养殖,使得渔业养殖多产高效,品种效益显著。“高产高效生态”已经成为秀洲渔业的金名片。2018年渔业产值和增加值可比增长5.8%,渔业对农业总产值贡献率69.1%。据水产站渔业数据显示,秀洲区2018年水产品总产量29235吨,同比增长5.2%,我区水产品总产量绝对值位于全市第二,增速排名全市第1。

(五)农业特色产业影响力不断提升。2018年秀洲区特色种养殖产值占到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4.2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占比2.5个百分点,特色种养殖产值占区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位于全市第一。对于农业特色种养殖,秀洲区有较好的基础条件,中草药材有珍贵品种诸如藏红花、铁皮石斛、蛇毒蛇干等,水果业也有如槜李、蓝莓、车厘子、黑梅等,畜牧业有七彩鸡、斗鸡、观赏鱼等,其他农作物有雀梅、松柏高档盆景等较为丰富且高价值的优良品种。据统计,秀洲区现有农业种养殖特色品种约50类,在统的特色种养殖农业生产单位及规模户150余家。

三、两点建议

(一)激发农业“新经济”,延伸产业链条。在农村积极探索和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集循环农业、高效农业、创新农业等新型产业运作,充分引入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等,将产业发展中融入特色农产品加工、农耕体验和全域旅游等,促进农民增收。把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充分利用起来,继续着力推进王店聚宝湾、王江泾“荷塘叶色”、油车港麟湖湿地等农旅结合区建设,让美丽乡村收获更多的开放红利。开展“互联网+农业”行动,利用电商拓宽销售渠道。电子商务作为“零距离经济”,能够有效克服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不足,使得交易双方处于信息对等地位,让供求双方可以直接交易,降低交易成本,要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微店等形式,通过市场机制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联结为一个有机的产业系统。

(二)继续鼓励特色种养殖,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现在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农业品种和产量是决定农业产值提升是关键,要不断地提升动植物品种选育水平,加强动植物病虫综合防控,从源头上选用市场广阔、附加值高的农产品种养殖,逐步形成“一镇一品”、“一村一业”。秀洲区特色种养殖发展后劲巨大。建议加强品牌引领,对于全区特色产业鼓励种养殖户创建品牌,通过专业合作社的形式,扩大特色种养殖规模,拓宽销售渠道,对接上海搭建农产品产销平台,同时鼓励特色种养殖企业或规模户,尽量聘用低收入农户务农,政府适时在相关方面给予政府倾斜,使得特色种养殖发展和提升产值的同时,也能更多地惠及周边的农户特别是低收入农户,使他们也能享受到特色农业发展的红利。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