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定芳告诉记者,小时候的他活泼开朗,是一家人的心头肉。可是4岁时的一场高烧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他的腿永远地留下了小儿麻痹症后遗症,而他的人生也被贴上了一个不一样的标签——残疾人。
1978年,高中毕业的顾定芳希望成为自强自立的人,挑起一家人的重担。于是他先是自学会计,成为村生产队的会计,后又拜师学习了电器维修、服装剪裁。“技多不压身,我只是一条腿不好用了,脑子和手还是好的呀。”顾定芳说,凭借自己的钻劲和悟性,他开了一家服装加工部,靠自己的能力建造了楼房并娶妻生子。
2009年,象贤村考虑到顾定芳对村里残疾人的情况比较了解,就让他担任了该村残疾人协会专职委员一职,从此他成了一名残疾人工作者。他深知这份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也明白这是他直接为残疾人服务的一个机会。自身的残疾,让他深深体会到这份工作的艰辛和不易,从上岗那天起,他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那就是优化残疾人的生存环境,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残疾人的社会地位,让每个残疾人都能够健康愉快地面对生活。
顾定芳说,残疾人专职委员这项工作不是“官职”,而是一份责任和义务,需要的是一份热心肠。据悉,自顾定芳担任残疾人协会专职委员一职以来,象贤村持证残疾人已经由原先的82名增加至现在的97名,其中精神残疾7名,视力残疾7名,听力残疾22名,语言残疾2名,肢体残疾50名及智力残疾9名。针对象贤村残疾人多且服务情况较为复杂等特点,2010年7月,在象贤村两委班子和顾定芳等人的商议下,象贤村开展了“红心助残”一对一帮扶活动,通过党员结对残疾人,以“帮、包、带、扶”的方式,建立起了针对性很强的帮扶关系。本着“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宗旨,身为党员的顾定芳身体力行开展结对帮扶,坚持每年对全村的残疾人家庭开展3到4次的走访,每年累计走访次数有290余次。
“残疾人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掌握生活的技能,也就是有一份谋生的工作。”多年来,顾定芳通过自己的经历感受到一份工作对残疾人的重要性,于是他挨家挨户进行摸底,详细了解残疾人就业、就学等方面的需求,在近5年时间内,已经积极帮助残疾人安排就业岗位41人次。此外,他还主动帮忙联系,帮助残疾人申领就业援助证、办理养老金续保手续以及为4050残疾人申请补助金等,服务百余人次,使残疾人更加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身体残疾是命运的不幸,我们无法抗衡也没有选择,但只要有所追求,人生同样有价值。”顾定芳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