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各镇、街道 > 新塍镇 > 业务资讯 > 郝老师课堂

斑潜蝇在农作物上的危害与防治

发布日期: 2018- 09- 06 09: 3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新塍镇

美洲斑潜蝇,别名蔬菜斑潜蝇、蛇形斑潜蝇、瓜斑潜蝇、甘蓝斑潜蝇、豆潜叶蝇,属双翅目潜蝇科,主要危害豇豆、毛豆、菜豆、扁豆、四季豆、豌豆、蚕豆、番茄、茄子、辣椒、黄瓜、西瓜、甜瓜、冬瓜、丝瓜、西葫芦、芹菜、油菜、大白菜、棉花、烟草等22110多种蔬菜及其他农作物,原分布在美洲大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1994年在海南省首次发现后,现已扩散到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北京、天津等大部分省、市、自治区。

一、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82.5毫米,浅灰黑色,头部和小盾片鲜黄色,胸背板亮黑色,外顶鬃常着生在黑色区上,内顶鬃着生在黄色区或黑色区上,腹部每节黑黄相间,体侧面观黑黄色约各占一半,前翅长1.31.7毫米。雌虫体比雄虫稍大。

卵:米色,半透明,大小0.20.3毫米×0.10.15毫米。

幼虫:共3龄,蛆状,体长2.53毫米,初无色,12龄幼虫淡黄白色,3龄金黄色,后气门突呈圆锥状突起,顶端三分叉,各具1开口。

蛹:椭圆形,腹面稍扁平,金黄色,羽化前为深褐色,大小1.72.3×0.50.75毫米,后气门3孔。

二、发生特点

美洲斑潜蝇浙江年发生代1315代,上海年发生911代。在浙江等地的保护地内可周年发生,无越冬现象,繁殖能力强,世代短且重叠严重,每世代夏季24周,冬季68周。露地以蛹越冬。

成虫飞行能力有限,远距离传播靠寄主繁殖材料的调运,对黄色光有较强的趋性。成、幼虫均可为害。雌成虫在飞翔中以产卵器刺伤叶片,吸食汁液,造成伤斑。并将卵散产于伤孔的表皮之下,每雌产卵量一般在200600粒,经25天孵化。幼虫潜入叶片和叶柄蛀食叶肉组织,产生不规则的带湿黑和干褐色区域的蛇形白色虫道,破坏叶绿素,影响光合作用。受害重的叶片脱落,造成花芽、果实被灼伤,严重时造成毁苗。美洲斑潜蝇发生初期时的虫道呈不规则线状伸展,隧道逐渐加粗,虫道终端明显变宽。在平均气温高于24℃ 时,幼虫期47天,幼虫老熟后从叶正面咬破叶表皮在叶面或翻滚落后在土表层中化蛹,温度2030℃ 时,蛹历期714天,低温推迟。成虫寿命一般为1530天。

三、防治要点

①加强植物检疫:严禁从疫区调入蔬菜、花卉等作物。

②农业防治:在斑潜蝇为害重的地区,把斑潜蝇嗜好的瓜类、茄果类、豆类与其不为害的作物进行套种或轮作;适当疏植,增加田间通透性;在秋季和春季的保护地的通风口处设置防虫网,防止露地和棚内的虫源交换;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把被斑潜蝇为害作物的残体集中深埋、沤肥或烧毁。

③高温闷棚:在夏季高温换茬时将棚室密闭710天,昼夜不开缝,使温度高达6070℃,杀死大量虫源,防止虫源扩散到露地。

④采用黄板诱杀成虫:在成虫始盛期至盛末期,每亩置1520个诱杀点,每点放置1张黄板诱杀成虫,34天更换1次。

⑤科学利用天敌:释放姬小蜂、反颚茧蜂、潜叶蜂等天敌。

⑥药剂防治:春季发生较轻可结合蚜虫进行兼治。79月发生较重时,成虫羽化始盛期开始防治,用药时间应选择在晴天露干后至午后2时成虫活动盛期进行,药剂可选用5%卡死克乳油2 000倍液,等;在低龄幼虫始盛期防治,掌握在2龄幼虫期前(虫道约0.30.5厘米)喷施,药剂则可选用50%潜蝇灵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或75%潜克可湿性粉剂5 0008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57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若在天敌发生高峰期用药,宜选用1%杀虫素1 500倍液或0.6%灭虫灵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另外,保护地内可用烟剂熏杀成虫,每亩用10%敌敌畏烟剂500克,或氰戊菊酯等其它烟剂,连续用23次即可见效。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类药剂在近年的防治中被广泛使用,药后12天药效仍可达60%以上,表现出良好的防效和持效性。注意交替使用各类农药并严格掌握安全间隔期。

注意:斑潜蝇的成虫特性是难防治的另一种原因。斑潜蝇的成虫是来回飞的。今天打的药,棚里的斑潜蝇死的很干净,明天或者后天,隔壁棚里菜卖掉了,隔壁地里的斑潜蝇四散飞来,棚里会进新的斑潜蝇接着危害。笔者观察过,今天打的斑潜蝇药,第二天再飞来的斑潜蝇成虫叮咬后,成虫是不会死的,或者死的特别少,这就凸显斑潜蝇特别难打。另外,如果地里上的有积粪,或者浇的有带甜味的冲施肥,也会吸引斑潜蝇成虫,造成3天打一遍,不打药成虫满棚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