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 > 统计数据与分析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秀洲区休闲旅游发展初探

发布日期: 2018- 03- 26 15: 53 信息来源: 秀洲区统计局 浏览次数:

2017年农业农村部《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工作主线,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近年来,秀洲区紧紧围绕全市建设“运河国际旅游休闲城市”这一目标,认真贯彻实施“打造现代化田园新秀洲升级版”战略部署,立足“一核两翼”组团式发展平台,全力打造“一镇一品”的田园秀洲全域旅游,目前全区休闲旅游发展健康有序、稳中有进,2017年度全区接待国内游客234.78万人次,同比增长22.9 %;实现国内旅游消费总额29.35亿元,同比增长24.4%。作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人文历史文化资源禀赋良好的秀洲区,如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有机结合、完美融合发展秀洲区休闲旅游是本文想探讨的问题,谨以此文为秀洲区“打造大景区,建设大花园”行动提供参考。

一、秀洲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发展休闲旅游的现实迫切需求

秀洲区地理位置优越,是长三角经济圈的黄金腹地,作为被国务院列为先行规划、先行发展的重点沿海开放地区之一,水乡入梦、古镇入画、田园可诗,这是秀洲区的诗情写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作为农业发展较为先进的秀洲区,更是应该走在发展前列,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将成为乡村振兴、富民强区的必要抓手。

(一)提升农业附加值,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后,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秀洲区城乡居民原有收入渠道增长空间有限:一是工资性增长乏力,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劳动力能力下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经营困难增大、效益下滑,特别是小微企业对于用工成本的承受能力减弱,进而制约工资的持续上涨和用工规模萎缩;二是经营性收入增速放缓,在个体经营上,秀洲区小微企业和个体户数量众多,特别是王江泾南方纺织城、洪合毛衫城、王店小家电城等块状经济发展活跃,充分带动了周边农民不断发展加工服务或自营活动,但是,受当前产业转型升级影响,特别是淘汰落后技术、产能,造成经营性收入动力不足;三是秀洲区农业发展还是以传统农业为主,2017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较上年同期可比增长1.3%,三次产业比重一产仅占4.5%。发展休闲旅游,则能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基建项目开发、项目招商引资和繁荣农村用工市场,将传统农业与二、三产业相融合,延长产业链和供应链,从而带动秀洲区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有效提升农业附加值。

(二)提升秀洲发展活力,保护和传承运河文化和传统非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具有重要价值的珍贵文化资源,秀洲区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有着极为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境内河道纵横,水网如织,遍地尽现“无桥不成村、无桥不成路、无桥不成市”的风貌。据统计,秀洲区现存古桥180多座,这些古桥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具有珍贵的价值,同时在马家浜文化和源远流长的运河文化滋润下,使得秀洲区凝结成独特丰富的民俗风情。各种民间刺绣、火凉伞彩灯、剪纸、踏白船、木雕刻花糕模、网船会、乡间灶画、泥塑蚕猫等是秀洲区传统民间美术的代表,省级非遗项目秀洲农民画在政府的扶持下发展蒸蒸日上,走在全国画乡前列。与桑蚕农事相关的民间“踏白船”活动和王江泾镇莲泗荡公园内的刘王庙水上集会——嘉兴网船会从旧时延续至今,影响波及江、浙、沪三地。而秀洲区如此厚重的民俗文化、传统文化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流通是最好的保护,使用是最好的传承,分享是最好的传播”,以运河文化和非遗文化作为承载秀洲区休闲旅游发展的重要内涵,一方面可以带动秀洲区文化市场的新活力,提升秀洲形象,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融入旅游市场,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名片,增强秀洲文化魅力。

(三)融入旅游创意策划,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建设。传统农村的发展模式多见于自身农业产业资源优势加销售渠道,便是搞活经济提高收入,而这种形式已经越来越受限制,或者是说各地都在搞便不是最优势的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融入旅游创意元素,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使得游客不仅可以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享受乡间野趣,农民则不仅仅担当农业劳动者的角色,而转变为服务者、介绍者、宣传者和文化推广者,同时融入旅游创意策划,使得普通的江南农村,结合自身的特点,找准定位和发展方向,这就不仅仅是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改观,更是一种农民思想观念的更新、由内而外的双效提升。

二、秀洲区发展休闲旅游的短板

(一)知名度不高,区域分散特色不明显。在休闲旅游区域,周边南湖区有红色游,嘉善和桐乡有古镇游,海宁有观潮游,秀洲区相对知名度不高、旅游则特色不明显。虽然秀洲区也有新塍古镇,但是与西塘乌镇相比知名度远远不够;秀洲区有莲泗荡国家AAA级景区,但是周边配套较少,游客停留意愿不强;秀洲区有王店聚宝湾美丽村庄,但是也仅仅停留在吃饭、钓鱼等,游玩活动略显单薄;秀洲区有洪合羊毛衫集聚区,但是旅游产业未形成配套,暂时无法带动休闲旅游。

(二)运河文化和非遗文化在休闲旅游业态中贡献有待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秀洲区的运河文化在五县两区中是占有优势的,嘉兴段运河起源于秀洲区王江泾镇,且沿途历史名胜众多,王江泾镇的长虹桥横跨大运河,是浙北平原地区软土地基上修建的最大石拱桥,现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运河边的学绣塔,该塔的历史文化底蕴十分厚重,据清代历史学家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嘉兴府》中记载,“运河在城西,又东流十八里,经学绣塔”。秀洲区的非遗文化带有显著的江南水乡特征,可是保护力度和宣传力度还有提升的空间,很多口头和行为传承的技艺,正在逐渐消失,而非遗中结合旅游的宣传又不到位,与休闲旅游未有效融合,使得运河文化和非遗文化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三)乡村旅游分散经营,没有形成集聚规模。根据2016年第三次农业普查初步数据,秀洲区涉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经营户共计28户,合计占地面积3111亩,从业人员239名,餐桌223张,能容纳2124人就餐,2016年经营收入约2091万,这28个经营主体分布五镇两街道19个行政村,非常分散。农家乐经营中,相对较为集中的是王店镇建林村,该村目前有8户农家乐,在今年的农业供给侧调查问卷中,农家乐业主普遍认为现在大家各自经营,没有有效形成集聚规模,且都没有经营民宿,周边游玩的地点少,游客吃完饭就离开,附加效应不高。

(四)现代化产业园影响力未得到全面发挥。五芳斋产业园、嘉欣丝绸产业园被评为“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五芳斋产业园以团队接待为主,旅行社接待相对较少,2017年共接待1.2万人次左右,虽然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由于场地限制以及运行模式的局限,参观客停留时间不长,即使加上裹粽体验环节,也不过一个多小时,产生的休闲旅游附加值不高。嘉欣丝绸产业园以参观嘉兴市丝绸博物馆和丝绸制作为主,2017年共接待1.3万余人次,主要以小学生科普教育参观为主,团队旅游因为产业园离市区相对较远,很多旅游团队参观好南湖后,就直接改道其他景点,虽然上述两个产业园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但要发展成休闲旅游的产业园,一些景观设计、基础配套设施投入以及宣传上都有待完善和提高,园区休闲观光效应还有待加强。

(五)文化旅游产业方兴未艾,经济总量贡献方面有待提升。据初步测算,秀洲区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6.5亿元,仅占全市的3.2%,占地区生产总值2%,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高于港区,这与秀洲区深厚的文化底蕴相比是不匹配的。而秀洲区2016年旅游产业增加值29.6亿元,总量也是排名末位,虽然占GDP比重每年都有提升,但与同是市本级的南湖区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关于推进秀洲区休闲旅游发展的思考

(一)休闲旅游发展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大有可为的“蓝海”产业

从大环境看,在2017中国国际休闲旅游论坛中,主题就是讨论“休闲旅游,推动国际交流与城市共荣”。论坛提出,休闲旅游不是从出行形式上的定义,区别休闲旅游与观光旅游的最大差异,应该是“游”的节奏,旅行节奏决定旅行形式,所以一个城市做旅行消费人群定位、做旅游规划的时候,首先要考虑旅游要求能否形成节奏感,如果是一个有节奏感的规划,就能定位为休闲旅游。可以预测今后休闲旅游的发展之路主要在三个方向:一是休闲旅游将成为消费增长点,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曾指出,“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鼓励大众消费,提升旅游休闲消费”,随着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旅游已经成为家庭需求的重要组成;二是休闲旅游差异化时代来临,农业供给侧改革中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将走向优品化、高品化和精品化发展;三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延续发扬,现代人对田园农业越来越向往,农旅结合的方式将会成受到热捧。

从区域看,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中国明确把生态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我们指明了发展的方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出发源地——湖州安吉县,现在农家乐成为热门消费,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迅猛,安吉县2017年度乡村旅游接待851.3万人次,同比增长20.4%;实现乡村旅游收入29.67亿元,同比增长30.1%。作为地理位置相邻的嘉兴市,结合“两山”理论,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改善生态环境,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对幸福生活美好生活的向往,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将成为必然趋势。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说,“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有利于调优我国农产品品种和品质,增强农业的供给活力,同时统筹城乡的要素资源,补农村短板、美乡村风貌,还能增加农业经营性收入和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可以预期,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生态文明、美丽秀洲建设将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相信通过部门联动、区镇联动等一系列布局,秀洲区休闲旅游一定可以再上一个台阶。

(二)关于推进秀洲区休闲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

1、以培育宜居农业特色村镇为载体,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江南平原风景千篇一律,要想在休闲旅游上拔得头筹,只有在特色上做文章。比如王江泾镇古塘村是秀洲区灶画之乡,家家户户的墙壁上都有精美鲜艳的灶画,很有地区特色。嘉兴有15个村在今年已经被评为浙江省AAA级景区村庄,秀洲区的王店建林村和新塍潘家浜村也在首批荣誉名单之列。作为村庄旅游的重点农乐家,可以大力发展民宿经济,比如成立农家乐协会,有序规划农家乐发展,资源共通共享,提升村庄知名度。秀洲区目前在打造北部湿地运河旅游片区、中部健康养生旅游片区和南部休闲田园旅游片区,在谋划区域布局时,建议将秀洲农业特色种养殖融入布局,比如王江泾的莲花、王店的槜李和新塍镇的樱花林等,都可以作为亮点推广参观。

2、以推进特色产业有效融合为契机,深度挖掘历史文化传承。十九大指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现在的人们,更加重视个性化、多层次精神文化的需求,观赏、体验、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和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秀洲区的新塍镇历史悠远,小蓬莱景区曾在金庸先生的著作中出现,在金庸迷中可谓有一定的知名度;王店镇的曝书亭,是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创建于清康熙年间,是一座具有浓郁田园风格的庭院建筑,为江南名园之一,是著名学者朱彝尊故居,朱彝尊创作《鸳鸯湖棹歌》百首,声名远扬;新塍镇的清源温泉正是康养产业的直观载体;秀洲区的新塍塘绿道被评为浙江首届最美绿道,等等。休闲旅游中应加大对新、奇、特旅游产品的研发力度,以文化旅游、体育旅游、产业旅游等主题为载体,进一步完善休闲旅游生态圈,强化产品的差异化、个性化和精细化,使得浓郁的乡土气息、文化和创意成为产业新动力。

3、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推广富有江南特色的农耕文化。休闲旅游最吸引人的是拥有美好的环境,秀洲区发展休闲旅游,依旧需要延续绿色生态可持续的经营思路。一是更严格地推进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整治工作。加强相关设施提标改造,控制建筑施工和道路交通扬尘污染,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汽车,严控秸秆焚烧污染。二是更着力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扎实开展“三线三边”(铁路沿线、公路沿线、江河沿线及城市周边、省际周边、景区周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努力让群众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打造蓝天碧水。三是更深度地推广江南特色的农耕文化。农耕文化可分为有形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和无形农耕文化旅游资源两类,前者是指具体形态的物质实体,比如交通工具和器皿等,后者是精神文化因素,如乡村礼仪和风俗习惯等。每个地区的农耕文明决定了这个地区的文化特征,秀洲区应该加强农耕文化的保护,如灶头画等都是很具有地区农耕文化特色的亮点,可以主推秀洲农耕园之类的主题公园,介绍秀洲农耕文化,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4、以培养农村人才资源为抓手,促进非遗物质文化传承有序。非遗文化是休闲旅游中很好的切入点,再美的风景也比不过静止的时光,丰富的非遗文化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秀洲,感受非遗带给我们的美好与震撼。同时,休闲旅游的兴起,对经营者和从业者的要求也将提高,作为非遗传承后继缺人现象在全国范围内都很普遍,一方面传承人年岁已高,另一方面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学,而导致很多非遗文化失传。建议,一是开展休闲旅游培训活动,对农家乐、民宿经营者以及有意向投身休闲旅游行业的人员开展培训,以提高品牌意识和服务意识,更好地服务于旅游者。二是大力宣传秀洲特色的“江南网船会”、“ 七月七香桥会”和“新塍传统糕点加工技艺”等传统文化,在工匠精神受到年轻人大力推崇的时候,可以举办一些展览或者是与当地的大专院校联合,开展一些非遗传承人当场制作或者演绎非遗文化的活动,提高年轻人的学习兴趣,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展示或传承古老文明。

5、以重点项目推进为着眼点,开发符合各类群体需求的旅游产品。一是突出家庭化消费,家庭选择休闲旅游中,儿童是重要的消费主导者,如果在休闲旅游项目(景区)中,适当考虑到儿童游乐项目或者场地,对儿童玩乐市场进行精准定位,一方面成人在轻松的休闲环境下进行旅游度假,另一方面儿童也有游玩和活动的项目。结合嘉兴欢乐世界项目可以吸引儿童前来游玩,在其他相关景区,也可以增加适合儿童的游玩项目,比如划船、攀岩等,亦或者在嘉欣丝绸园、五芳斋产业园增加适合亲子合作的体验项目,并可以与相关媒体、学校开展合作,开展亲子活动吸引人气。二是做足成人休闲旅游市场,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明确鼓励弹性休息,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创造有利条件,秀洲区休闲旅游应精准定位产品开发、做实细分市场,做足串点连线、讲好秀洲故事文章,使得外地游客能够游在秀洲、吃在秀洲、住在秀洲,感受秀洲的美好与安逸生活,使得“来嘉兴,一定要来秀洲”成为一种必然。三是充分应对老龄人社会的需求。地方政府要积极稳妥运作温泉、湿地、文化、生态等新兴概念,从市场需求、发展定位等入手,加大宣传力度,以概念运作带动产业发展,加快温泉养生、智能化养老社区的项目推进,提升秀洲区康养健身知名度。要不断提升经营者服务内涵,除规范化的标准服务外,更需要加入“金钥匙”服务理念,为老年群体提供更贴心细致的服务,让消费者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宾至如归的温馨感。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