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时选留,养足母茎,分类管理
当年移栽的芦笋植株,每个根盘保留10~15根母茎(不清园,只剪去弱小和枯黄枝条);两年以上的留养母茎数依芦笋种植年份和田间生长情况而定。田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一般不需要进行二次留茎,只需加强植株和水肥管理。田间植株病虫害严重的,特别是茎枯病严重的需进行二次留茎,秋发芦笋一般于9月份开始留养母茎。具体留养时间,以全田笋芽出土整齐后选晴好天气进行。
二、彻底清园,清除病菌
对于需要二次留茎的笋田,芦笋采收结束后,要及时清园,留养母茎,以免影响秋发。一般在9月上中旬前后,选晴天全部割地上母茎,连同杂草运出田至远离芦笋地的地方集中烧毁或深埋,把根盘周围的土扒开,让太阳晒1-2天,对根盘及周围土壤进行消毒杀菌,降低病源基数,以保护嫩茎生长时不受危害。
三、重施秋肥,促茎旺发
重施秋发复壮肥,有利于促进秋茎旺发,扩大植株光合作用,积累更多的养分,为来年丰产打下物质基础。秋肥以有机肥为主,要求施于傍晚或早晨喷雾在芦笋茎叶上,以增强植株,延长保绿期,积累更多的养分,并适时喷施壮茎灵使植物杆茎粗壮、植株茂盛。同时可提升抗灾害能力,减少农药化肥用量,降低残毒。同时要加强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并喷施新高脂膜增强防治效果。
7月中旬-8月中旬,芦笋对水肥需求量最大,芦笋全年施肥量的一大半要在这个阶段追肥。施氮、磷、钾复合肥和植物电子肥。8月下旬还要追一次秋发肥,施用复合肥和尿素等。
芦笋生长期间,不要浇“蒙头水”,以免伤害根茎引起植株死亡。追肥后浇水有利于迅速发挥肥效,促进植株茁壮成长。在8月下旬9月初浇秋季旺发水,以防缺水,导致植株早衰。越冬水掌握浇冻前不浇冻后,可喷施护树大将军保温防冻,减少植株冻害。
芦笋最大的病害是茎枯病。应掌握预防为主、防病不见病的原则。在防治上,当茎枝长到约30公分以上时,每隔7-8天喷一次杀菌剂同时喷新高脂膜,农药以高效低毒、微毒,控制农药挥发飘逸。
芦笋茎枯病一般只发生在新长出的茎秆上,因此要在留茎前3天对环境进行消毒,使新茎在无病菌的环境中长出。茎枯病是高湿型病害,应控制田间湿度。芦笋茎秆长出40天以后抗病性能显著增强,尽量不浇水,在留茎前浇足水,施上肥,施肥要施缓释肥,保证肥效。芦笋地上部茎枝在打药时要打到、打匀。地面要在留茎前进行杀菌处理。防止病菌因高湿萌发。在采笋期间可浇小水,能提高芦笋产量,并使笋条脆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