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又迎来了西瓜上市时节,许多瓜农忙得热火朝天,但在油车港镇种瓜的刘全的心里,好像始终有块石头压着,闷闷不乐。
去年瓜田被淹 这口气憋到今年
今年6月下旬,刘全找到了驻秀洲区法院调解工作室的调解员老胡,称过去一年里,有件事一直让他不开心,他试过多种方式都未能顺利解决,希望调解员通过调解帮他弥补一些损失。
刘全今年46岁,是一名残疾人,经济收入一直不高,2013年1月,他向亲戚朋友借了些钱后在油车港镇承包了8亩土地,并签订了10年的承包经营流转合同,打算种植西瓜。
第一年种西瓜,刘全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好在第一茬西瓜大丰收,满心欢喜等待着第二茬继续丰收之际,刘全的瓜田被淹了,损失惨重。
调解员了解到,刘全承包的8亩瓜地紧挨着陈伯承包的60亩水稻田,2013年7月底下了一场大雨,陈伯田地里的水太多来不及排出,通过田埂“漏”到了刘全的瓜田里,把刘全眼看快丰收的二茬瓜全给淹了。
堆田埂的不是土 而是建筑垃圾
一开始,调解员理解不了刘全说的水“漏”过来淹了瓜田的说法,猜想估计是因为水太多,漫过田埂流到瓜田里了。
面对调解员的疑惑,刘全情绪激动地解释道:“他(陈伯)的水稻田是由宅基地改造的,那些田埂全都是垃圾堆积而成的,这种‘豆腐渣’田埂根本挡不住水,平时都在渗透过来,更别说那样的大暴雨了。”
对于这一说法,陈伯并没有否认:“他说的情况确实存在,我也不否认我有责任,但也不是全部责任,天气原因是客观因素,雨这么大,就算不是我的田埂问题,他的瓜田也可能会被淹。”
“你有责任,你就应该赔我钱。”
“去年事情发生的时候我就跟你说了,知道你种瓜不容易,我愿意对你作出适当的补偿,但你狮子大开口,我接受不了。”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在争吵中,调解员掌握了事件中的许多细节。
适当补偿 重筑田埂
调解员了解到,双方目前争论的焦点是补偿多少的问题,由于金额差距较大,再加上陈伯长期在外地,以至于快一年时间了都未能处理。
刘全要求补偿6万元,陈伯只愿补偿3万元,调解员提出两人在补偿款问题上均作让步,以实际经济损失费为标准再做商讨,最终双方达成了一次性4万元的补偿协议。
在签协议前,刘全提出另外一个问题:“如果今年夏天陈伯的田埂还是老样子,我很担心去年的问题还是会发生。我的瓜地承包10年,总不能每年都担惊受怕吧。”
调解员指出刘全的疑虑并不过分,由垃圾堆积而成的田埂确实是个隐患,不能再继续使用了,如再发生类似事件,双方都会有损失。
陈伯表示就算刘全不提出来,他也会重筑田埂,这垃圾堆成的田埂对自己造成的损失也不小。近期他就会找人重筑田埂,刘全以后可以安心种瓜了。
(文中当事人为化名)
老娘舅感言
相邻承包田纠纷就好比是邻里矛盾,双方互相体谅,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矛盾调解的关键是要理清思绪,抓住源头,不要让双方当事人纠结于小事,衍生更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