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秀洲区规上工业运行开局良好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发展环境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秀洲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发力、奋力攻坚,工业经济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积极变化不断显现,主要指标好于预期,实现了良好开局,为完成全年预期目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一、 工业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
(一)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一季度,全区44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25.94亿 元,同比增长13.9%,增速比2月回升了5.6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累计实现产值85.47亿元,同比增长18.6%,重工业产值为40.47亿元,同比增长5.2%。从全市看,全区产值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高于海宁、嘉善和经开。
(二)增加值增速全市排名位次前移。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08亿元,同比增长10.6%(可比价),增速比2月回升4.3个百分点。分县市区看,我区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比增速最快的港区低5.4个百分点,比增速最慢的海宁高5.0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三位,比2月份前移五位。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和增加值情况 |
| | | | | | 单位:亿元 |
地区 | 产值 | 增加值 |
总量 | 增速 | 排名 | 总量 | 增速 | 排名 |
全市 | 1924.27 | 17.6 | —— | 374.61 | 9.0 | —— |
南湖(小口径) | 226.55 | 22.8 | 2 | 41.25 | 13.8 | 2 |
秀洲(小口径) | 125.94 | 13.9 | 6 | 28.08 | 10.6 | 3 |
嘉善 | 255.85 | 12.4 | 8 | 44.39 | 9.3 | 4 |
海盐 | 209.05 | 16.0 | 5 | 55.20 | 8.5 | 6 |
海宁 | 347.76 | 11.8 | 9 | 66.62 | 5.6 | 9 |
平湖(扣港区) | 210.21 | 17.5 | 4 | 41.34 | 8.4 | 7 |
桐乡 | 320.16 | 21.1 | 3 | 56.41 | 7.9 | 8 |
经开 | 88.89 | 13.7 | 7 | 22.96 | 8.8 | 5 |
港区 | 139.87 | 38.4 | 1 | 29.04 | 16.0 | 1 |
二、工业经济运行中的亮点
(一)创新驱动持续发力。当前,市场对产品质量、技术要求不断提高,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成为市场宠儿,新产品的开发生产逐渐成为拉动工业经济的主动力之一。一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新产品产值60.09亿元,同比增长23.3%,增速比规上工业总产值高9.4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为47.7%,比全市平均水平高8.2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一位。拥有新产品生产的企业(剔除关停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长17.5%,增幅比没有新产品生产的企业高9.5个百分点。
(二)工业投资潜能释放。一季度,全区工业投资26.61亿元,同比增长16.3%,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6.0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二位;工业技改投资16.96亿元,同比增长36.6%,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5.8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二位。随着逸鹏化纤、舒福德产业园、顾家工艺、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奥普等大项目的引进、落地和投产,将为全区的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传统纺织业发展势头良好。纺织业是全区的传统支柱产业、特色富民产业,对全区的经济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季度,全区189家规上纺织企业实现产值40.18亿元,同比增长12.7%,拉高全区产值增速4.1个百分点,对全区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29.5%,居全区第一位。强大的生产能力、巨大的市场空间、完备的产业体系,以及不断丰富的网络生态、快速迭代的商业模式,都为纺织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预计2017年纺织业稳中有进的总趋势不会改变。据一季度景气调查数据显示,93.6的规上纺织企业对下季度纺织行业总体运行状况持谨慎乐观态度。
三、工业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大企业培育效果不显,工业经济缺少强势动力。大企业是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实现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的客观需求。就现行统计制度而言,大企业的运行状况、大项目的投产情况,往往是决定当期工业经济指标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过近年的努力,虽然全区在培育大企业上有所成效,但与市内其他县(区)比较仍有差距。一季度,全区440家规上工业企业中,产值超亿元企业21家,拉动全区产值增速6.7个百分点,而南湖区359家规上工业企业中,产值超亿元企业25家,拉动南湖区产值增速17.9个百分点。
(二)新兴行业增速放缓,转型升级步伐趋缓。一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累计分别实现产值54.89亿元、28.21亿元和35.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6%、7.8%和6.5%,较全市平均水平分别低10.3%、15.2%和12.9%个百分点。下阶段,作为新兴行业龙头企业的福莱特、嘉福玻璃面临停窑检修,其产出将会受到影响,新兴产业的提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
(三)出口增速偏慢,产销衔接表现不佳。一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销售产值117.33亿元,同比增长15.4%,累计产销率为93.16%,比全市平均水平低2.18个百分点,列全市第八位,仅好于桐乡,产销衔接情况不佳。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8.3%,比去年高12.7个百分点,企业资金回笼困难,流动资金减少,或使企业不得不面临资金紧缺的难题。从出口情况看,一季度全区规上工业出口交货值为31.55亿元,同比增长3.1%,相对15.4%的销售产值增速来说,全区工业出口表现不佳。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千方百计稳增长。一是抓住重点企业不放松,督促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调度,特别是对高新、装备、战新等骨干企业生产运行状况要进行实时监测,落实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时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各项问题。二是抓住新增企业不放松,切实解决企业在建设中遇到的资金、生产等问题,大力挖掘企业潜力,力争企业早投产、早入库,提升新增企业增量贡献。三是抓住遗留问题不放松,全面清理“僵尸”企业,对于停、破产企业,指导企业尽快资产重组或破产重组,促进企业早日复工复产。
(二)多措并举促成长。一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促进企业跨越发展。一方面企业要立足比较优势、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加强信息技术与传统产品的融合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要建立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核心的现代企业运营管理模式,提高自动化水平。二是发挥政府推动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的主动性、积极性。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政策支持,打破地方界限,大力整合地方政策资源,制定配套操作措施,用好、用活、用足政策,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要强化服务支持,各部门要切实简政放权让利、转变作风、提高效能,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工商税收、水电气地、环评、安评等方面问题,以高效服务支撑企业做大做强。
(三)全力以赴抓投资。一是坚持招商选资“一号工程”不动摇,努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在精准招商上下功夫,突出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全力深化“接轨上海”,做好项目推介、签约,力争引进更多行业龙头企业落户秀洲。二是统筹推进项目机制,按照项目类别、推进时间和实际项目开工情况,瞄准目标,攻坚克难,主攻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