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改革之年,是实施我镇“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动市级小城市培育试点的攻坚之年。全镇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小城市建设为中心,加大改革创新步伐,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进一步深化“三年”活动,开拓进取、稳中求进,为全面打造“现代物流高地、特色工业名镇、田园温泉绿城”而努力奋斗。
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财政收入增长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其中工业生产性投资增长15%以上,服务业投资增长2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各项安全、节能减排、生态环境指标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以内。
在工作总体安排上,坚持和深化“三年”活动,围绕一条主线,做好二个统筹,突出三个重点,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一、围绕“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攻坚小城市建设
今年是小城市培育试点的攻坚之年,要紧咬“目标责任制考核争领先、小城市培育试点争排名”不动摇,以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行动”计划为主线,实施以转型提升为主的产业发展平台构建、以“优化城市形态”为主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以教文体卫为主的社会民生事业升级,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将王店培育发展成为定位清晰、布局合理、经济繁荣、要素集约、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服务优质、管理高效的现代化小城市,真正实现王店由“镇”到“城”的跨越。
二、突出抓好产业转型,着力扩大竞争优势
提升特色工业。围绕做强龙头企业、做优区域品牌、做大竞争优势目标,实施“三转三换三名”助推产业持续发展,力争实现规上工业产值60亿元。鼓励高端纺织技改创新,力争台华上市;发挥保温新材料龙头引领和产业集聚效应,加速产品拓展提升;以三年翻番为目标,加快实现厨卫电气向产品集成多功能发展。
做大第三产业。发挥国家级示范园区品牌带动作用,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物流园平台能级。建成川山甲全球辅料第一分中心,运营上物金属嘉兴基地,打造长三角最具特色的第三方物流基地。引进温泉投资主体,加大地热资源开发力度,加快“欣傲汇”商贸综合体、戴斯四星级酒店等重大项目推进。深挖文化资源,建设集文化创意、观光、农家乐于一体的旅游休闲基地。
发展现代农业。以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创建为抓手,推动农业主体抱团发展,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强化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开展畜禽养殖户转业转产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深入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力争完成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1个、粮食生产功能区2700亩,农业总产值增长5%。
三、突出抓好平台建设,着力提升发展能级
扩大有效投资。围绕关键环节,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深化项目联系制度,强化长效服务机制。加快启动奥普电气、平安仓储物流和公路港等项目,全力推进全洲健康产业园、招商路凯、振申高标准泡沫玻璃等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5亿元,其中工业生产性投资8.4亿元,服务业投资9亿元。
攻坚平台拓展。优化整体布局,加快有机更新,启动嘉海路沿线老旧厂房改造。推进现代物流园、保温产业园、镇区平台拓展,加大攻坚力度,保障项目用地。实施“两退两进”和“两高行业”淘汰整治,腾退低效用地335亩。深入开展土地整治和“两违”治理,实施重点整治项目3个,完成土地复垦200亩。
注重企业服务。改善服务环境,开展上门服务,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落实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抱团拓市等活动,加强实体经济运行监测,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为企业稳定生产经营做好服务。
四、突出抓好招商选资,着力增强发展后劲
力争完成实际利用外资1200万美元,引进市外内资5.5亿元,服务外包执行额2.2亿元,离岸外包执行额300万美元。进一步明确招商重点,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围绕现代物流、保温新材料、厨卫电气等特色产业,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力争引进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各1家。赴北京、广东等地举办专题招商会,拓展项目信息储备。紧盯上海锦江集团、伊藤忠物流等在谈重大项目,争取早日落户。
五、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整治
提升市镇品位。突出人口集聚,加快优质房产项目和安置社区建设。完善市镇基础设施,推进老旧区块综合整治。顺畅城市交通,加快福东路延伸段道路及桥梁建设,抓好宝华路、花园路等集镇路网建设。提升主干道绿化亮化洁化水平,建立健全集镇长效保洁机制。全年完成城镇建设总投入5600万元。
建设“美丽乡村”。深化“四位一体”农村环境保洁,不断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以聚宝湾整体提升和陈保庙桥状元村改造为重点,加快精品线路建设,提升“美丽乡村”品位。加大绿化造林力度,新增“四边”绿化550亩,森林绿化覆盖率达到29%以上。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加快经济薄弱村项目建设。
优化生态环境。强化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大水源地保护,全力以赴做好“五水共治”工作,全面落实“河长制”,实施“三河”整治,消灭垃圾河,减少黑河、臭河,为完成“三步走”总体目标任务奠定扎实基础。健全生猪养殖减量提质长效管理机制,生猪存栏量控制在2万头以下。继续开展河道整治、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雨污管网普查改造工作,铺设管网
六、统筹各项民生事业,大力增进人民福祉
强化社会保障。落实促进就业政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力争完成专业技能培训150人,新增就业岗位1000个,转移农村劳动力1500人次。进一步扩大城乡居保、医保覆盖面,参保率达98%以上。认真落实低保和各类救助制度,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加大创业项目帮扶力度,拓宽低收入家庭增收渠道。
繁荣社会事业。开展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梅里小学和蚂桥幼儿园建设。大力发展群众性文化体育事业,继续开展朱彝尊文化节系列活动。健全医疗机构运行体系,提高重大疾病防控能力。完善计生管理服务,维护妇女、儿童、新居民的合法权益。
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推进“平安王店”创建。加强社会治理,提升综治平台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实施“六五”普法,健全“大调解”工作体系,细化全员维稳责任制,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动态掌控、风险预判和应急处理能力。重视初信初访,继续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和积案化解工作。强化治安防范体系建设,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七、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巩固执政基础
加强思想建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广泛开展论坛互动、典型引领等学习活动。建立健全党员干部长效学习机制,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典型培育,形成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良好氛围。
夯实基层基础。注重提升新一届村(居)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的能力,加强基层党员干部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面推动两新组织“双强”发展。推进“三网融合”,不断强化组织建设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五好”服务型党委创建。严把党员准入关,确保新党员发展质量。
强化队伍建设。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加强对机关干部与新一届村(居)干部的培训指导,做好基层干部队伍梯队建设。建立健全干部积分考评机制,加大干部教育谈话、跟踪问效力度,提升全镇干部队伍的学习力、执行力和创新力。
注重廉洁教育。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项禁令”,加大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和党员干部违纪案件查办力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党政“一把手”权力阳光运行。深化镇纪委、村(居)务监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阳光工程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